华南新药探索中国能否加快新药研制 |
![]() |
华南新药,作为广东在高新科技产业领域布局的一个重要棋子,其创制中心建设已经写进珠三角规划纲要,跻身国家战略,落实平台建设经费7亿多元人民币,已经启动17个新药研究项目,成功进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和“国家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平台”。
现在我国95%的药品都是仿制药,新药研制速度很慢,这与基础研究薄弱有关,更因科研体制机制落后。
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在体制、知识、产品三方面大胆创新,尤其是“民办非营利”的体制创新为全国独创,不仅为中国新药研制突围,更可为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探路。
模式
解决几个问题:
企业研发难高校主要搞论文研究机构合作难政府瞎指挥
“新药和疫苗研制是很慢的。中心成立17个月,就能出第一个成果,不容易啊!”签约仪式上,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非常兴奋。李兴华的另一个身份是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理事会的理事长,就是这一杰作的“导演”。
深知现在科研机制弊端的李兴华坦言,现在我国95%的药品都是仿制药,新药研制速度很慢,这与基础研究薄弱有关,更因科研体制机制落后。
他扳着指头列举了现在新药研发的“四方之困”:企业自己研发,缺乏财力、资源很难做;高校考评指挥棒主要是发表学术成果论文而非搞产品;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又有成果的知识产权问题,戒心重重;政府干着急,但没有好的抓手,瞎指挥效果差。
体制
华南新药一系列策略:体制创新--定位“民办非营利”,全国独创;人才战略--全世界广招人才,人和项目一起挖过来;加速器--科研要走出“样品→展品→废品”的怪圈
企事业单位如何创新?政府如何当好推动创新的“导演”?特别是科研如何走出“样品-展品-废品”的传统怪圈?
4月28日,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和丽珠集团、广州银河阳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珠海就精致乙脑疫苗项目签署了技术转让和产业化合作协议,转让价为2100万元。这既是华南新药创制中心成立17个月来的第一个转让成果。
具体措施
创立“华南新药创制中心”,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李兴华说,破局之路在于“科研服务化”。要把现在分散的研发链各个节点打造成服务平台,连接起来成为研发服务网络。比如,要合成某个新药有效物质,需要药理、药效、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环节。现在这些环节可能分散在企业、高校、研究所,要有一个公共服务中心将其整合起来,聚合研究,体现最大效益,优化“研发生态”。
总的来说,新药创制中心既要体现政府建设公共研究平台、为广东支柱产业服务的目标,又要改变过去政府办研究所、指挥研究所的弊端,实现市场化运作良性循环。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肿瘤治疗新方向!南京大学发现放疗增敏"钥匙",解锁免疫治疗潜力 (2025-04-23)
- mRNA疫苗效力提升!Nature:科学家揭秘mRNA疫苗关键蛋白TENT5A的再腺苷酸化作用 (2025-04-23)
- 穿戴假肢还是走路还是走不好?湖南国安一步教你解决! (2025-04-23)
- 2025年度“沪惠保”参保开启 累计赔付金额已超22亿元 (2025-04-23)
- 2025年1 (2025-04-23)
- Cell子刊封面论文:冯玉鹏等揭示肠道菌群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2025-04-22)
- 湾区企业家健康高峰论坛暨广东省唐山商会成立大会在深圳乐土举行 (2025-04-22)
- Science子刊:聂静/陈宇鹏团队揭示细胞型朊蛋白促进慢性肾病新机制,并提出潜在疗法 (2025-04-22)
- Cell新子刊:深圳湾实验室饶浪团队开发不依赖抗生素的幽门螺杆菌防治新策略 (2025-04-22)
- Cell系列综述: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进展、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监管挑战 (2025-04-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