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二次布局药品追溯平台 或难解业绩之渴 |
![]() |
医药网5月16日讯 在交出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电子监管网运营权之后,日前,阿里健康对外宣布将“建设开放的、市场化的第三方追溯平台”。
据了解,阿里健康此前在运营药品电子监管网之时,受市场诟病的问题之一便是给制药企业及药品流通企业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如今,阿里健康则选择了变通:新平台将完全兼容“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技术标准,同时为原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上的医疗机构和药品企业免费提供入驻新平台的服务。此外,在未来三年内,阿里健康免去向入驻企业收取发码、流向查询等基础追溯服务的费用,仅会收取数据存储、接口调用等技术支撑费用。
不过,阿里健康的这种做法是否会被市场所接受,还有待观察。
借政策东风
4月28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追溯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意见指出,食品药品追溯体系是食品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食品药品追溯体系是企业的主体责任。
此外,意见还指出,“鼓励生产经营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食品药品追溯体系。鼓励信息技术企业作为第三方,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产品追溯专业服务。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不得强制要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接受指定的专业信息技术企业的追溯服务”。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负责人史立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的意见稿看起来是给阿里健康量身而定。“国内能将这一平台做起来的数据处理企业,也就是阿里健康了。此外,阿里健康这几年确实在电子监管码这一块投入很多”。
不过,在这一方案中,制药企业成为药品追溯体系的主体责任方,并未涉及流通企业、终端(药店及医院)。
“两年来我们投入了近亿元改造升级药品电子监管网,是因为我们相信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是防止假药的最有效手段。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怀疑和阻挠,但我们找假药‘麻烦’的初心一直没有改变。”阿里健康副总裁王培宇说。
问题待解
运营药品电子监管网所获得的收入曾是阿里健康主要收入来源。在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6个月财报中,公司的电子监管网业务收入为2137.1万港元,同比增长14.6%。公司称收入增长的原因是自零售药店收取入网费收入及提供增值服务收入攀升。
不过,在今年2月份,阿里健康交出了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运营权。这也意味着公司失去了重要的收入来源。这一次,阿里健康宣布筹建第三方药品追溯平台,在分析人士看来,短期内,也很难给公司带来与此前相应的收入。
此前,负责药品零售的多家连锁药店联合声讨药品电子监管体系,理由之一便是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这一次,阿里健康也表现出了“诚意”:在未来三年内,阿里健康免去向入驻企业收取发码、流向查询等基础追溯服务的费用,仅会收取数据存储、接口调用等技术支撑费用。阿里健康副总裁王培宇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投入,逐步对码制标准、接口开放性和平台安全性等多项技术指标进行升级,降低平台运行成本,丰富功能。
对于是否靠此业务赚钱一事,阿里健康相关人士表示,公司首要目标是在保证新追溯平台自身技术支撑成本的基础上做好追溯生态系统,次要目标是和第三方服务商一起,在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方面,探索提供定制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
阿里健康此前刚刚接手了天猫医药保健电商业务的独家运营权,并收取服务费用。这是公司失去电子监管码之后获得的另外一项收入来源。
尽管阿里健康表示会降低进驻企业的成本,但公司拟筹建的第三方追溯开放平台,企业成本、运营的独立性、信息安全性等问题仍是包括药企等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关注的焦点。
医药网新闻
据了解,阿里健康此前在运营药品电子监管网之时,受市场诟病的问题之一便是给制药企业及药品流通企业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如今,阿里健康则选择了变通:新平台将完全兼容“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技术标准,同时为原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上的医疗机构和药品企业免费提供入驻新平台的服务。此外,在未来三年内,阿里健康免去向入驻企业收取发码、流向查询等基础追溯服务的费用,仅会收取数据存储、接口调用等技术支撑费用。
不过,阿里健康的这种做法是否会被市场所接受,还有待观察。
借政策东风
4月28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追溯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意见指出,食品药品追溯体系是食品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食品药品追溯体系是企业的主体责任。
此外,意见还指出,“鼓励生产经营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食品药品追溯体系。鼓励信息技术企业作为第三方,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产品追溯专业服务。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不得强制要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接受指定的专业信息技术企业的追溯服务”。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负责人史立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的意见稿看起来是给阿里健康量身而定。“国内能将这一平台做起来的数据处理企业,也就是阿里健康了。此外,阿里健康这几年确实在电子监管码这一块投入很多”。
不过,在这一方案中,制药企业成为药品追溯体系的主体责任方,并未涉及流通企业、终端(药店及医院)。
“两年来我们投入了近亿元改造升级药品电子监管网,是因为我们相信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是防止假药的最有效手段。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怀疑和阻挠,但我们找假药‘麻烦’的初心一直没有改变。”阿里健康副总裁王培宇说。
问题待解
运营药品电子监管网所获得的收入曾是阿里健康主要收入来源。在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6个月财报中,公司的电子监管网业务收入为2137.1万港元,同比增长14.6%。公司称收入增长的原因是自零售药店收取入网费收入及提供增值服务收入攀升。
不过,在今年2月份,阿里健康交出了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运营权。这也意味着公司失去了重要的收入来源。这一次,阿里健康宣布筹建第三方药品追溯平台,在分析人士看来,短期内,也很难给公司带来与此前相应的收入。
此前,负责药品零售的多家连锁药店联合声讨药品电子监管体系,理由之一便是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这一次,阿里健康也表现出了“诚意”:在未来三年内,阿里健康免去向入驻企业收取发码、流向查询等基础追溯服务的费用,仅会收取数据存储、接口调用等技术支撑费用。阿里健康副总裁王培宇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投入,逐步对码制标准、接口开放性和平台安全性等多项技术指标进行升级,降低平台运行成本,丰富功能。
对于是否靠此业务赚钱一事,阿里健康相关人士表示,公司首要目标是在保证新追溯平台自身技术支撑成本的基础上做好追溯生态系统,次要目标是和第三方服务商一起,在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方面,探索提供定制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
阿里健康此前刚刚接手了天猫医药保健电商业务的独家运营权,并收取服务费用。这是公司失去电子监管码之后获得的另外一项收入来源。
尽管阿里健康表示会降低进驻企业的成本,但公司拟筹建的第三方追溯开放平台,企业成本、运营的独立性、信息安全性等问题仍是包括药企等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关注的焦点。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医疗服务平衡倒退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优化全性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东西立异倒退无关动作的布告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弓足花润喉片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03)
- 对于D (2025-07-03)
- 第一光阴把握!首个国度级低温安康危险预警来了 (2025-07-03)
- 防备私域直播间老年人药品、保健品消费危险 两部分宣布提示 (2025-07-02)
- 国度医保局:2024年中国药企海内受权买卖总额超500亿美元 (2025-07-02)
- 国度医保局:中国立异药家当已由“引进仿照”转向“立异输入” (2025-07-02)
- 国度药监局对于刊出小儿电解质补给打针液等56个药品注册证书的布告 (2025-07-02)
- 对于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信息使用治理的关照 (2025-07-0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