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世界肝炎日,促进乙肝用药市场 |
![]() |
明天是第三个“世界肝炎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肝炎日”为2008年5月19日,这天,世界肝炎联盟(WHA)联手世界卫生组织、其他联合国组织、红十字会、开放性社会研究所、盖茨基金会等机构,在全球正式启动为期5年的“世界肝炎日”运动。
1999年,由葛兰素史克研发的首只核苷类似物类药物拉米夫定成功上市后,结束了由干扰素α主宰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历史。但随着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的肆虐,患者的治疗遭遇了“天花板”。2006年春天,恩替卡韦在我国上市。从目前境况看,它是所有抗病毒药物中抑制病毒速度最快、耐药率最低、安全性最高的药物。这给寥寥无几的乙肝抗病毒药物市场带来了一点新绿。
随后,新的嘧啶类核苷类似物恩曲他滨、克拉夫定,以及嘌呤类核苷类似物泰诺夫韦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国制药企业自主研发的阿德福韦酯也获准上市。短短几年内,核苷类药物无论是在新药的研发上,还是临床应用方面均出现了较大的进展。
防治指南促市场发展
随着《EASL欧洲肝病年会最新乙肝指南2009》和《美国消化学会乙肝治疗规范2008A》两大权威指南的出台,乙肝的治疗用药进一步规范化,从而推动了全球抗肝炎药物市场的平稳增长。
据IMS数据显示, 2008年,全球畅销药品500强中肝炎类治疗药物已超过百亿美元,2009年比上一年增长了8.57%,已达到了133亿美元。从近几年统计数据分析,这一类药物的总体结构变化不大,其中抗病毒药物占据了19.38%,预防性肝炎疫苗占10.39%、干扰素免疫调节剂占据了70.23%。
亚太肝脏研究学会《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2008版指出,我国属于乙肝病毒感染高流行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总人数已超过1亿多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为2000多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6%左右。
随着社会的进步,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乙肝肝炎疾病群体有了全面重视。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覆盖率的大幅提高下,推动了乙肝治疗药物市场的全面增长。我国22个重点城市样本医院抗乙肝病毒和肝炎辅助治疗药物在更新换代影响下,进入销售前200强的品种有15只,分别是抗乙肝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肝炎辅助治疗药物是聚乙二醇化α-2a干扰素、重组人α-2b干扰素、复方甘草甜素、多烯磷脂酰胆碱、硫普罗宁、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鸟氨酸、苦参素、腺苷蛋氨酸、核糖核酸和肝乐。
2008年,我国样本医院抗乙肝病毒和肝炎辅助治疗药物的前15个品种销售总金额已达到了20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48.37%。抗乙肝骨干品种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用药总额同比增长率为39.44%。2009年,抗乙肝病毒上述4大主力品种用药金额已近8亿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已将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推荐为全国抗乙肝病毒的一线用药,从而促进了抗乙肝病毒药物市场的快速发展。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表示:“慢性乙肝治疗的基础是抗病毒治疗,治疗目标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减轻肝细胞炎症及肝纤维化,预防和阻止肝硬化、肝癌发生,从而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这一目标指导下,慢性乙肝治疗管理已经从短期管理步入长期管理。而在乙肝的长期病人管理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尤其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选择,简单地说,可以总结为‘疗效、耐药风险和安全性’三大要素。”
一看疗效。保持病毒不可测: 慢性乙肝是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会引起肝脏组织的炎症和损伤。由于现有的治疗还未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所以需要选择能够强效持久降病毒的药物,将病毒持续抑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从而持久稳定地控制病情,遏制疾病向肝硬化、肝癌进展。
二看耐药。耐药发生率尽可能最低: 耐药问题仍然是目前的乙肝抗病毒治疗中不可避免的难点。一旦遭遇耐药,不但导致抗病毒药物失效、病毒反弹,患者还将在不断加药换药的过程中承受着额外的治疗成本。有数据显示,在患者发生耐药后需要额外负担不菲的治疗费用,如专家门诊、住院治疗、耐药检测等费用。
侯金林教授表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正确的治疗选择,将耐药的发生可能性降到最低。目前已上市的核苷类药物中耐药发生率最低的是恩替卡韦,核苷初治患者治疗6年累计耐药发生率仅1.2%。
三看安全性。品质保证很重要:选择乙肝药物和选择其他药物一样,需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数据、使用经验以及产品品质,由于慢性乙肝治疗周期较长,药物的品质和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除药物上市前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数据外,药物在实际临床治疗中的数据积累也是确保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依据。
最后,侯教授强调,把握好上述的“核苷选择三要素”,能够帮助患者在慢性乙肝长期管理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由于疗效不佳、副作用或耐药等原因而导致的病情反弹,有助于患者增强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回归轻松生活。
预防是遏制乙肝肝炎传播的根本途径。从2002年开始,我国政府积极开展计划免疫和推广健康教育,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下降,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已由1992年9.75%降至2006年的7.18%,我国已经从乙肝的高流行地区降到了中流行地区水平。但与此同时,中国仍然有大量的慢性乙肝病人。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黄果在上海、江苏等地调研推动医药家当数智化转型 (2025-05-07)
- 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付出治理目次(2025年) (2025-05-07)
- 医疗东西成“银发族”安康礼单“新宠” (2025-05-06)
- 你想晓得的生养保险政策都在这里!一文读懂→ (2025-05-06)
- 海南推出“工信8+2”政策系统 加码支持生物医药高质量倒退 (2025-04-30)
- 药易购一季度净利腰斩,转型“虚火”难掩盈利困局 (2025-04-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