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行业中外合作成趋势 |
![]() |
生物医药行业中外合作成趋势。日前,天士力与法国TRANSGENE签约决定共同组建天士力创世杰(天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这可以看作国内医药上市公司与国外医药企业“联姻”的又一案例。
近年来,类似的“中外联手”现象渐趋频繁,如德国默克集团收购苏州泰珠、诺华收购中国疫苗公司浙江天元85%股权、美国药物研究公司CRL收购无锡药明康德等。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定程度上也透露了国际制药巨头对我国生物医药市场的看好。
在接受采访时,天士力有关人士表示,公司此次的合作方法国TRANSGENE是一家研发型企业,公司与之合作希望引进新的产品和技术,但目前双方的合作仅处于初级阶段,双方只决定设立合资公司,各派部分专业人员进驻组成小团队,目前尚未找到具体的产品深入合作。
日前,国内最大的药物化学服务公司无锡药明康德被美国药物研究公司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CRL)以约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分析人士表示,国内医药企业寻求国外战略合作方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目前具体的合作效果并不敢保证,原因是毕竟在生物药研发方面国外企业的实力更强,在合作中,中国企业有可能仅扮演“制造工厂”的角色。
东海证券研究员屈老师认为,要在生物药领域摆脱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现状,只有掌握研发主动权,从这一角度看,如果在合作中国外企业将研发中心向中国国内转移,这种合作方式要更理想一些。
在业内专家看来,此举也很大程度上表明国外医药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持续看好,尤其是对中国政策支持重地--生物医药产业前景看好。辉瑞、默沙东等国际医药巨头高管曾公开表示,正在国内积极寻求合作伙伴。
最近几年,我国医药工业的盈利水平保持增长,其中生物制药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111.65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3.18%,其中生物制药的盈利增幅为43.4%。
在国际市场上,医药企业与生物技术业也在互通有无中悄悄实现整合。不少制药巨头由于面临大量医药专利到期、新的专利研发难度愈发加大的挑战,自身研发能力受到抑制,开发新药的成本也大幅增加,而新兴的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相对更加活跃,但这些企业往往规模实力较小,渴求雄厚的资金力量支持。双方的互补特点让国际制药巨头对生物技术公司颇感兴趣,也使得双方的合作有了基础。
目前看来,国际制药巨头也在尝试在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寻找合适的生物医药企业,实现生产外包或研发外包以进入该国市场,这也正是目前以直接并购、设立合资公司等形式的“中外联姻”频频出现的原因所在。

- 相关报道
-
- 医保服务更便捷!医疗保证畛域首项国度尺度宣布 (2025-08-11)
- 青海省全省上线“医保钱包”功效,医保服务继续降级 (2025-08-11)
- 辽宁:药品弥补申请技术审评光阴将紧缩至60个任务日 (2025-08-08)
- 第十一批国度药品集采报量有看点 (2025-08-08)
- 上海推出18条新步伐 进一步激起贸易安康保险市场倒退后劲 (2025-08-07)
- 55种药品拟归入集采范畴 国度医保局提示企业感性报价 (2025-08-06)
- 多部分结合宣布安康情况匆匆进行为施行方案 (2025-08-06)
- 广东全面展开慎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付出改造 (2025-08-06)
- 国度药监局对于刊出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等 20个医疗东西注册证书的布告 (2025-08-05)
- 在家门口享更好医疗服务 城市医疗资本下沉惠及下层庶民 (2025-08-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