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基因检测机构竞争趋白热化 病理人才缺口亟需弥补

基因检测机构竞争趋白热化 病理人才缺口亟需弥补

  医药网1月17日讯 近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关于开展2017年度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大数据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基因测序、精准医疗、大数据疾病预防可获上海市500万补贴。经市政府批准的重大项目,支持比例和金额可不受上述支持标准限制。

  此前对于基因检测、精准医疗,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支持政策。在此背景及未来的需求增长下,资本亦开始热捧,和君医药医疗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薛源生举例称,2005年至2013年,中国基因测序行业累计获得20笔投融资,2014年至2016年3月,行业投融资数则激增至28笔。

  不过,在薛源生看来,截至目前,国内已有超过150家企业和机构从事基因测序相关业务,竞争趋于白热化。与此同时,一直在一线从事基因检测工作的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分子诊断科主任邵建永教授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当下被热捧的精准医疗在局部有点过热,而且因为缺乏核心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导致目前基因检测成本太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步宏教授则指出,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病理科也出现了新问题:空前缺人。

  资本青睐基因检测

  2015年1月,美国提出“精准医疗计划”。

  随后的2015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根据该计划,到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

  而基因检测作为精准医疗的基础,也将获得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2015年6月8日,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其中提到要重点发展基因检测等新型医疗技术,并将在3年时间内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快速推进基因检测临床应用以及基因检测仪器试剂的国产化。

  实际上,基因测序不但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常用技术,也正逐步应用到人类健康领域,深刻地改变着现有的临床诊断、药物研发和医疗健康模式,甚至是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

  在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业务部副总裁梁怡看来,基因检测让肿瘤病人有了明确的靶点,将降低整个药物研发的投入,并大大提升药物研发效率。“根据事先知道的靶点进行化合物的选择和配置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金钱的成本,否则盲目进行一个研发会带来很大的浪费。”

  根据艾瑞发布《全球基因检测行业投研报告》显示,全球基因检测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07年全球基因检测市场规模为7.9亿美元,到2014年市场规模为54.5亿美元,预计2018年全球基因检测市场规模将超过1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1%。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资本青睐,2016年就有海普洛斯、爱基因、天昊基因、和壹基因、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