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药价格必涨 但盲目涨价是自残 |
![]() |
医药网6月9日讯 医药行业有一句笑话:“现在什么都在涨价,只有药品在不断降价!”虽然处方药在国家强力管控下,药价确实在下降,但从普药来看,涨价才是大趋势。
普药价格必涨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成本上涨 且不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每个品种需要花费300万~500万元,即便是一致性评价过后,如果产品销量不能大幅提升,原有产能出现闲置,必然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而一致性评价后,产品工艺和原辅料的要求相应提高,也会导致成本增加。
企业通过新版GMP,一般需要2000万~3000万元以上的投入,成本大幅增加。
国家对新GMP质量控制愈加严厉,原材料监控更加严格,飞检也日趋常态化,企业将不得不提高原材料质量,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而从原料供应来看,原材料涨价,特别是中成药原材料价格上涨明显。
M2高速增长推动物价上涨,最终会推动工资水平上涨,人工费用上涨成为必然趋势。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国家环保措施越来越严格,企业环保设施投入费用上升,污水、废气的处理费用也在上升。
流通成本上涨 “营改增”和新GSP大幅增加医药商业公司的过票成本,很多采用多层级控销模式医药企业的过票费用明显增加,为了避免各环节因利益下降幅度过大而失去驱动力,一些企业以产品涨价来应对。这一点已经在终端显现。
此外,史上最严限超载令实施,必然推动物流运输费用上涨,运费增加。
销售推广成本上涨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投入较大,许多企业不得不放弃很多品种,只留下部分重要产品,那么原先靠多品种凑出的销售额,现在只能由几个产品承担。企业为了保证产能的充分利用,分摊生产成本,必然会力促这几个产品销售上量,需要投入更多的销售费用,成本必然增加。
药品成本上涨的结果就是零售价格必然上涨,2017年将成为普药涨价年。
盲目涨价是自残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药价高”主要是指部分临床产品,而且主要是临床过度使用。没听说有谁吃板蓝根、维生素C这些普药吃穷的,普药价格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了,动辄几块钱的中成药,还是三五天的疗程,比方便面都便宜。在各项成本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质量?普药要想在不偷工减料的情况下活下去,涨价是大势所趋!
当然了,涨价也不是瞎涨,依据成本提升情况,在消费者和渠道能接受的情况下,适度提升价格,保证质量,才是正道!
某知名品牌产品价格陡然上调30%,市场丢了几千万元,因为同类产品都没有涨价,包括市场占有率比它强的产品也没有涨价,所以涨价也不能瞎涨。正确的步骤应该是:市场调研,研究同类产品的价格和竞争情况,然后制定一个合理的涨价幅度,制定价格过渡期的销售政策,最后渠道统一提价。
医药网新闻
普药价格必涨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成本上涨 且不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每个品种需要花费300万~500万元,即便是一致性评价过后,如果产品销量不能大幅提升,原有产能出现闲置,必然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而一致性评价后,产品工艺和原辅料的要求相应提高,也会导致成本增加。
企业通过新版GMP,一般需要2000万~3000万元以上的投入,成本大幅增加。
国家对新GMP质量控制愈加严厉,原材料监控更加严格,飞检也日趋常态化,企业将不得不提高原材料质量,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而从原料供应来看,原材料涨价,特别是中成药原材料价格上涨明显。
M2高速增长推动物价上涨,最终会推动工资水平上涨,人工费用上涨成为必然趋势。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国家环保措施越来越严格,企业环保设施投入费用上升,污水、废气的处理费用也在上升。
流通成本上涨 “营改增”和新GSP大幅增加医药商业公司的过票成本,很多采用多层级控销模式医药企业的过票费用明显增加,为了避免各环节因利益下降幅度过大而失去驱动力,一些企业以产品涨价来应对。这一点已经在终端显现。
此外,史上最严限超载令实施,必然推动物流运输费用上涨,运费增加。
销售推广成本上涨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投入较大,许多企业不得不放弃很多品种,只留下部分重要产品,那么原先靠多品种凑出的销售额,现在只能由几个产品承担。企业为了保证产能的充分利用,分摊生产成本,必然会力促这几个产品销售上量,需要投入更多的销售费用,成本必然增加。
药品成本上涨的结果就是零售价格必然上涨,2017年将成为普药涨价年。
盲目涨价是自残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药价高”主要是指部分临床产品,而且主要是临床过度使用。没听说有谁吃板蓝根、维生素C这些普药吃穷的,普药价格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了,动辄几块钱的中成药,还是三五天的疗程,比方便面都便宜。在各项成本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质量?普药要想在不偷工减料的情况下活下去,涨价是大势所趋!
当然了,涨价也不是瞎涨,依据成本提升情况,在消费者和渠道能接受的情况下,适度提升价格,保证质量,才是正道!
某知名品牌产品价格陡然上调30%,市场丢了几千万元,因为同类产品都没有涨价,包括市场占有率比它强的产品也没有涨价,所以涨价也不能瞎涨。正确的步骤应该是:市场调研,研究同类产品的价格和竞争情况,然后制定一个合理的涨价幅度,制定价格过渡期的销售政策,最后渠道统一提价。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致癌代谢物2HG竟是肥胖“隐形推手”?!Nat Metabol 最新研究中科学家揭秘肥胖发生新机制 (2025-08-05)
- Sci Adv:科学家有望重新训练中性粒细胞来靶向治疗乳腺癌 (2025-08-05)
- 特洛伊木马:复旦大学最新论文登上Cell子刊封面 (2025-08-05)
- TN:南京医科大学团队发现,长期运动可通过改善脑膜淋巴管结构和引流功能,减轻AD病理,并改善小鼠认知功能 (2025-08-05)
- 柳叶刀:塑料危机——对人类从摇篮到坟墓的健康威胁 (2025-08-05)
- Nature子刊:中山大学林浩添/陈崴团队开发AI模型,利用视网膜图像无创诊断慢性肾病 (2025-08-05)
- 四部分脱手!医疗科普不是“流量生意” (2025-08-05)
- 3000余人追踪35年!JAMA子刊:心血管病发前12年身体活动已下滑,发病后运动量暴跌78% (2025-08-05)
- David Baker最新论文:像拼乐高一样设计蛋白,可编程蛋白组装,解锁纳米材料新纪元 (2025-08-05)
- Cancer Cell:肺腺癌的多组学分析——科学家成功揭示跨种族和暴露背景下的致癌机制 (2025-08-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