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造假层出不穷,要打击更要改变唯文论才的现状 |
![]() |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实际上造假都像空气一样伴随在我们身边,小到考勤记录或者周报表,大到上市年报造假,虽然很多企业媒体都对这种造假行为深恶痛绝,认为造假是绝对错误之事,但是笔者觉得造假一事的确是错误,但是也是由于国内有太多滋养这样错事的环境。
以最近屡见不鲜的学术造假为例,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的通知》。 《通知》明确,教育部以“零容忍”的态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完全就是全民审判学术造假的节奏,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人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要去造假,这背后的有我们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学术造假背后的问题一味的惩罚,审判造假也是杯水车薪。
学术造假背后的大火,则是很多方面构成的,以最近被人扒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等多个头衔的王伟林,博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一事为例。
王伟林的论文内容被指出与后两者内容大面积重合。被“剽窃”论文的两位作者徐某某和王某某均已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他在“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对中国肝移植受体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乙肝复发的影响”与其学生王某某的硕士学位论文“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与乙肝复发关系的临床分析与其治疗”, 二者论文中的摘要和部分正文内容几乎雷同。
王伟林博士论文:
王某某硕士学位论文:
王伟林有着一系列的头衔,从医这么久,算得上是德高望重为什么要冒这么大风险去作假,就本文所提到的,我们先按住他的错误不提,先来看看学术造假背后的火。
笔者认为,首先是首先是科研评价体系问题。现在评职称,科研成果几乎成了唯一的标准,科研蒙上了一层浓浓的功利色彩,而且不光是医生,很多教师也是,身在一线工作中辛勤耕耘,实在没有其他精力去做科研,有人说,那就放弃啊,为什么要去造假。
但是君不见医学学术论文后面的价值,一些学者之所以论文造假,除了个人问题,也是因为目前很多行业中,论文和职称晋升紧密挂钩。没论文,人家成主任医师,你还是“千年主治”可以说做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论文并非空穴来风,“唯论文定人才”的评价犹如高考过独木桥一样,但是这有没有高考的监督和处罚力度那么强和必然性及时性。
在国外,论文造假惩罚致命且入刑,而发生在我国的学术剽窃事件,情节恶劣,最终的处罚不过是剽窃者几年不能评职称,暂时调离岗位,但是造假一旦成功,将获得巨大的利益。对此不少专家呼吁对学术造假应“入刑”,应该从道德规范、体制建设和法律制裁等方面,加以防范和惩治。
除了以上提及的外部因素外,造假者的内部因素,即个人素质和学术品行的低下也是其重要原因。提高学术素养,遵守学术法纪是每一位学者、科研人员的行为底线,不可触碰,更不可僭越。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间断三年!山东提早实现年度医保基金清理任务 (2025-05-19)
- 央视报道补钙≠补骨,inne推出全球首款骨胶原液体钙守护骨骼健康 (2025-05-19)
- 如何解脱痔疮困扰 (2025-05-19)
- 南京邦德中医院看男科疾病好不好? (2025-05-19)
- 南京邦德中医医院妇科收费标准吗? (2025-05-19)
- 博腾生物与济视同光达成战略合作,加快推进iPSC眼科疾病创新疗法的开发 (2025-05-19)
- Nature Methods:细胞核里的“侦探”,FISHnet如何捕捉单个DNA的折叠秘密? (2025-05-18)
- Nature:科学家发现关键的神经回路,有望解锁大脑中的“情绪推理”中心 (2025-05-18)
- 诺和诺德CEO辞职 (2025-05-18)
- Science:突破性进展!揭示氯胺酮长效抗抑郁效应的关键“开关” (2025-05-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