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已超3万亿!美敦力稳居第一 |
![]() |
医药网1月10日讯 全球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生技产业最新报告指出,随着消费者对医疗处置、健康管理的意识抬头与要求提高,以及计算机运算、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跨领域整合,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稳健成长。2018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估达4,442亿美元、至2023年产值将成长至5,776亿美元,2017年至2023年复合成长率(CAGR)达5.4%。
从全球医疗器械厂商表现来看,2018年上半年,Medtronic以营收155亿美元稳居医疗器械销售龙头。受惠于频繁的并购与商业投资,BD、Abbott、Siemens Healthineers、Danaher及Boston Scientific 2018年上半年营收与前一年同期相比,成长幅度皆超过10%,业绩成长亮眼。
观察医疗器械各区域市场发展,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总统Donald Trump上任后积极推动税务改革,医疗器械大厂为掌握先机也逐步调整其资本配置,以投入更多研发资源或扩大产品组合,并带动更活跃的产业并购发生。若美国于2020年前决议废除2.3%医疗器械消费税,将为整体医疗器械市场注入更多动能。
从政策上来看,集邦咨询生技产业分析师陈欣仪指出,随着技术进步和医疗服务模式的变化,美国FDA期望能将更符合现今趋势、创新技术发展和更客观的产品性能评估方法导入医疗产品风险监管中。2019年将更新有关510(k)、De Novo途径及完善Pre-Cert Program的监管措施。
反观欧盟,其医疗器械新法(MDR和IVDR)的详细实行细节公告进展依旧缓慢,而MDR过渡期已过一半,2020年5月将不再依照指令MDD核发证书。陈欣仪强调,欲将产品于欧美上市的厂商,应随时关注、应对法规变革,避免影响产品上市时程。
中国CFDA在改组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MPA)后,推出一系列政策与规范,包含中国医疗器械新版《分类目录》(未纳入体外诊断试剂)的正式实施、对医疗器械产质量提升的要求、针对“互联网+”相关应用的医疗器械、服务及医疗机构逐步制定法规及标准等,以期提升医疗器械质量、鼓励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医疗器械与国际接轨并带动市场成长。
陈欣仪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于2017年大力推行两票制和高值耗材重点产品集中采购规范的政策,使得高值耗材价格最高下跌幅度达99%,且尚未见底。
2018年11月起集中采购措施更扩大至低值耗材和检验试剂,其医疗器械产业将经历更复杂的医疗通路与研发厂商交互整并的过渡期,产业重整势不可挡,这将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中国于12月公布药品集中采购的预中标结果,药价拉低的冲击随即重挫医药市场。预期耗材集中采购或将有类似的价格冲击情形,都将加剧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影响。
医药网新闻
从全球医疗器械厂商表现来看,2018年上半年,Medtronic以营收155亿美元稳居医疗器械销售龙头。受惠于频繁的并购与商业投资,BD、Abbott、Siemens Healthineers、Danaher及Boston Scientific 2018年上半年营收与前一年同期相比,成长幅度皆超过10%,业绩成长亮眼。
观察医疗器械各区域市场发展,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总统Donald Trump上任后积极推动税务改革,医疗器械大厂为掌握先机也逐步调整其资本配置,以投入更多研发资源或扩大产品组合,并带动更活跃的产业并购发生。若美国于2020年前决议废除2.3%医疗器械消费税,将为整体医疗器械市场注入更多动能。
从政策上来看,集邦咨询生技产业分析师陈欣仪指出,随着技术进步和医疗服务模式的变化,美国FDA期望能将更符合现今趋势、创新技术发展和更客观的产品性能评估方法导入医疗产品风险监管中。2019年将更新有关510(k)、De Novo途径及完善Pre-Cert Program的监管措施。
反观欧盟,其医疗器械新法(MDR和IVDR)的详细实行细节公告进展依旧缓慢,而MDR过渡期已过一半,2020年5月将不再依照指令MDD核发证书。陈欣仪强调,欲将产品于欧美上市的厂商,应随时关注、应对法规变革,避免影响产品上市时程。
中国CFDA在改组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MPA)后,推出一系列政策与规范,包含中国医疗器械新版《分类目录》(未纳入体外诊断试剂)的正式实施、对医疗器械产质量提升的要求、针对“互联网+”相关应用的医疗器械、服务及医疗机构逐步制定法规及标准等,以期提升医疗器械质量、鼓励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医疗器械与国际接轨并带动市场成长。
陈欣仪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于2017年大力推行两票制和高值耗材重点产品集中采购规范的政策,使得高值耗材价格最高下跌幅度达99%,且尚未见底。
2018年11月起集中采购措施更扩大至低值耗材和检验试剂,其医疗器械产业将经历更复杂的医疗通路与研发厂商交互整并的过渡期,产业重整势不可挡,这将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中国于12月公布药品集中采购的预中标结果,药价拉低的冲击随即重挫医药市场。预期耗材集中采购或将有类似的价格冲击情形,都将加剧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影响。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对于做好《职业病分类和目次》施行无关任务的关照 (2025-07-10)
- 参比制剂认定陷“三无身份”窘境 业界提三点建议 (2025-07-09)
- 《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7-08)
- 湖北省省内异地就医住院用度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结算清理规程(试行) (2025-07-08)
- 2025年公立西医病院高质量倒退年夜会在山东举办 (2025-07-07)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医疗服务平衡倒退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优化全性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东西立异倒退无关动作的布告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弓足花润喉片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03)
- 对于D (2025-07-03)
- 第一光阴把握!首个国度级低温安康危险预警来了 (2025-07-0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