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医药人靠什么挺起胸膛! |
![]() |
医药网1月25日讯 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相关产业数据机构发布了《2019年中国医药经济预测》报告,对2019年中国医药经济运行作出了四大预测:
一是医药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且上下游仍然背离。
二是控费和招采新政策改变着市场格局和模式。
三是创新和合规是行业发展新主流。
四是业外资本进入改变竞争格局。
报告指出,在GDP增速不低于6%,出口不出现负增长、没有突发重大疫情的大前提下,2019年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将达到36500亿元,同比增长14.2%。进一步从终端市场销售额看,2018年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约为17131亿元,同比增长6.3%;2019年预计达到17955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第一终端为3.6%,第二终端为7.1%,第三终端则为8.2%,三大终端增幅均低于上年增幅。
2018年12月,深刻影响医药经济发展的三大政策密集出台。
1. 1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呼之欲出,不久将正式公布。
2. 12月17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揭晓,中选的25个品种药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22个为过评药,3个为原研药。仿制药的中间费用(推广费用)已压缩完或基本上压缩完。以往把仿制药当新药来推广的套路、做法难以为继(2019年1月1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同日,上海市发布关于未中标品种该如何降价的新政)。
3. 12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国家试点的通知》,被业内称为“倒逼按疾病诊断分组付费体系的快速推进,临床用药再上一把锁”,药品特别是处方药的营销逻辑即将发生根本变化。
寒冬不可怕,并肩沐春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出自宋朝无门慧开禅师的《无门关》)。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美。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寒冬可以去除杂草、消除病菌。
医药行业宏观利好,朝阳行业的定位没有改变。
随着人口城镇化、老龄化的到来,药品需求日益增大。疾病谱、需求点、临床用药结构已经改变,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病与儿科用药正成为新的增长点。
狄更斯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医药行业在国家“改革开放永不停步”和“健康中国”的大战略下,它和我们国家一样、面临的是最好的时代。岁月静好的小时代已经过去,沧海横流的大时代已经到来。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行业里每个企业面临的环境都是一样的,关键还是看企业有没有自身过硬的本领。
无论什么时候,企业关键靠的是“内功”:优秀的产品和产品梯队,现代化的先进生产设施,过硬的质量管控、够硬的营销能力、切实的精细化管理和强大的抗风险能力等。
营销,根本上靠的是一流的营销体系和精锐战队。越是在寒冬,营销人员越要有激情、有担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在低潮的时候,越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和饱满的斗志,坚定信心、坚定信念。药品特别是处方药营销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逐梦未来,必须深入、全面地解读政策影响,前瞻性思考发展机会,在合规、临床价值、准入、营销模式、终端结构等方面寻求突破。
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蔚为重要
随着“4+7”政策的实施、落地,专利药“产品生命周期”在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将不复存在 ,国内药企科学地组织好新药上市、延长“窗口期”,非常重要。
专利药“产品生命周期”在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专利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是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专利药获批生产、上市后,销售量以指数型增长,进入快速增长期。第二阶段,畅销后销售量达到较大规模,进入销售量”横盘期”(直线、无增长)。第三阶段,专利到期后,销售量断崖式、指数型下跌,即“专利悬崖”,直至被仿制药取代。
过去多年已以来,专利药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生命周期:大体是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缓慢增长期,专利药获批生产、上市后(主要是国外专利药进入中国市场后),销售量缓慢增长。
第二阶段,快速增长期,进入医保目录后快速、指数型增长。
第三阶段,延续快速增长期,即虽然专利期已过,但只要国内还未出现仿制药,它仍然以直线型快速增长。
第四阶段,与仿制药共同成长期,即国内仿制药上市后,它凭借高定价,继续增长、比仿制药的增长幅度还大得多。
随着“4+7”政策的实施、落地,专利药“产品生命周期”在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将不复存在 。
近年来,国内药企越来越重视研发,国家新药审批效率越来越高,获批新药越来越多。2018年我国新药批准量远远超过2017年,进口药品也明显加快了审批上市。
但据我初步观察,国内不少研发实力强、获批新药多的创新型药企,对科学组织新药上市重视不够,新药获批后上市速度慢。
国际通行惯例和未来的中国医药市场,专利药、新药的真正获利期是从获批到仿制药出现的这一阶段(俗称“窗口期”),其他条件都是固定的,科学地组织好新药上市、加快新药上市、相对地延长“窗口期”,是国内创新型药企的不二选择,非常重要。
根据以往参与过的几个新药上市经验和教训,就新药上市准备工作的主要事项,做一归纳。
新药上市准备工作最少需要前置到获批的前一年,大致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新药获批前1年,创新药至少需要前置两年。
新药获批至正式上市。这个阶段一般需要3—6个月;准备不足的,或需要一年、两年。
新药上市后的一年。
新药上市准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准备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市场可及性方面的工作,如注册跟进与说明书的撰写、商标与LOGO设计、包装设计与生产、渠道准备、招投标、进入医保等。
其次是针对医生的工作,如关键意见领袖确定、合作学术团体与专业媒体的筛选、目标医院选定、目标医生筛选、上市前医学活动计划与执行、各项物料准备(包括上市前物料)、专业媒体的传播计划等。
再者是针对患者的工作。如疾病谱分析、患者流分析、慈善和患者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准备等。
最后是内部的准备工作。如市场研究与分析、品牌愿景与定位、营销策略及核心信息,销售团队准备、销售预估、销售培训、样品计划、医院进药计划、内外部上市会等。
组建项目制新药上市准备团队。
一般是市场部产品经理牵头,邀请其他部门有关岗位参加,组建一个为新药上市而设置的特殊任务团队——项目组。
团队成员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更加需要相互信任,有效沟通。
团队内成员需要得到相应上级主管的大力支持,在国内企业这一点尤为重要。也可把各相关部门主管都编入项目组。
所有的上市准备工作尽可能量化、设置好里程碑。项目组定期向公司高层和最高层汇报项目组阶段性工作进展。
对项目组,根据上市准备工作完成情况,设置专项物质和精神奖励,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2019年是考验内功和能力的一年。
(注:本文由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连民写于2019年1月19日)
医药网新闻
一是医药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且上下游仍然背离。
二是控费和招采新政策改变着市场格局和模式。
三是创新和合规是行业发展新主流。
四是业外资本进入改变竞争格局。
报告指出,在GDP增速不低于6%,出口不出现负增长、没有突发重大疫情的大前提下,2019年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将达到36500亿元,同比增长14.2%。进一步从终端市场销售额看,2018年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约为17131亿元,同比增长6.3%;2019年预计达到17955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第一终端为3.6%,第二终端为7.1%,第三终端则为8.2%,三大终端增幅均低于上年增幅。
2018年12月,深刻影响医药经济发展的三大政策密集出台。
1. 1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呼之欲出,不久将正式公布。
2. 12月17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揭晓,中选的25个品种药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22个为过评药,3个为原研药。仿制药的中间费用(推广费用)已压缩完或基本上压缩完。以往把仿制药当新药来推广的套路、做法难以为继(2019年1月1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同日,上海市发布关于未中标品种该如何降价的新政)。
3. 12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国家试点的通知》,被业内称为“倒逼按疾病诊断分组付费体系的快速推进,临床用药再上一把锁”,药品特别是处方药的营销逻辑即将发生根本变化。
寒冬不可怕,并肩沐春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出自宋朝无门慧开禅师的《无门关》)。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美。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寒冬可以去除杂草、消除病菌。
医药行业宏观利好,朝阳行业的定位没有改变。
随着人口城镇化、老龄化的到来,药品需求日益增大。疾病谱、需求点、临床用药结构已经改变,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病与儿科用药正成为新的增长点。
狄更斯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医药行业在国家“改革开放永不停步”和“健康中国”的大战略下,它和我们国家一样、面临的是最好的时代。岁月静好的小时代已经过去,沧海横流的大时代已经到来。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行业里每个企业面临的环境都是一样的,关键还是看企业有没有自身过硬的本领。
无论什么时候,企业关键靠的是“内功”:优秀的产品和产品梯队,现代化的先进生产设施,过硬的质量管控、够硬的营销能力、切实的精细化管理和强大的抗风险能力等。
营销,根本上靠的是一流的营销体系和精锐战队。越是在寒冬,营销人员越要有激情、有担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在低潮的时候,越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和饱满的斗志,坚定信心、坚定信念。药品特别是处方药营销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逐梦未来,必须深入、全面地解读政策影响,前瞻性思考发展机会,在合规、临床价值、准入、营销模式、终端结构等方面寻求突破。
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蔚为重要
随着“4+7”政策的实施、落地,专利药“产品生命周期”在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将不复存在 ,国内药企科学地组织好新药上市、延长“窗口期”,非常重要。
专利药“产品生命周期”在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专利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是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专利药获批生产、上市后,销售量以指数型增长,进入快速增长期。第二阶段,畅销后销售量达到较大规模,进入销售量”横盘期”(直线、无增长)。第三阶段,专利到期后,销售量断崖式、指数型下跌,即“专利悬崖”,直至被仿制药取代。
过去多年已以来,专利药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生命周期:大体是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缓慢增长期,专利药获批生产、上市后(主要是国外专利药进入中国市场后),销售量缓慢增长。
第二阶段,快速增长期,进入医保目录后快速、指数型增长。
第三阶段,延续快速增长期,即虽然专利期已过,但只要国内还未出现仿制药,它仍然以直线型快速增长。
第四阶段,与仿制药共同成长期,即国内仿制药上市后,它凭借高定价,继续增长、比仿制药的增长幅度还大得多。
随着“4+7”政策的实施、落地,专利药“产品生命周期”在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将不复存在 。
近年来,国内药企越来越重视研发,国家新药审批效率越来越高,获批新药越来越多。2018年我国新药批准量远远超过2017年,进口药品也明显加快了审批上市。
但据我初步观察,国内不少研发实力强、获批新药多的创新型药企,对科学组织新药上市重视不够,新药获批后上市速度慢。
国际通行惯例和未来的中国医药市场,专利药、新药的真正获利期是从获批到仿制药出现的这一阶段(俗称“窗口期”),其他条件都是固定的,科学地组织好新药上市、加快新药上市、相对地延长“窗口期”,是国内创新型药企的不二选择,非常重要。
根据以往参与过的几个新药上市经验和教训,就新药上市准备工作的主要事项,做一归纳。
新药上市准备工作最少需要前置到获批的前一年,大致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新药获批前1年,创新药至少需要前置两年。
新药获批至正式上市。这个阶段一般需要3—6个月;准备不足的,或需要一年、两年。
新药上市后的一年。
新药上市准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准备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市场可及性方面的工作,如注册跟进与说明书的撰写、商标与LOGO设计、包装设计与生产、渠道准备、招投标、进入医保等。
其次是针对医生的工作,如关键意见领袖确定、合作学术团体与专业媒体的筛选、目标医院选定、目标医生筛选、上市前医学活动计划与执行、各项物料准备(包括上市前物料)、专业媒体的传播计划等。
再者是针对患者的工作。如疾病谱分析、患者流分析、慈善和患者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准备等。
最后是内部的准备工作。如市场研究与分析、品牌愿景与定位、营销策略及核心信息,销售团队准备、销售预估、销售培训、样品计划、医院进药计划、内外部上市会等。
组建项目制新药上市准备团队。
一般是市场部产品经理牵头,邀请其他部门有关岗位参加,组建一个为新药上市而设置的特殊任务团队——项目组。
团队成员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更加需要相互信任,有效沟通。
团队内成员需要得到相应上级主管的大力支持,在国内企业这一点尤为重要。也可把各相关部门主管都编入项目组。
所有的上市准备工作尽可能量化、设置好里程碑。项目组定期向公司高层和最高层汇报项目组阶段性工作进展。
对项目组,根据上市准备工作完成情况,设置专项物质和精神奖励,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2019年是考验内功和能力的一年。
(注:本文由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连民写于2019年1月19日)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臭名昭著的“致癌物”竟摇身一变成为抗癌分子药物?!多项研究:常见于不新鲜坚果、谷物中的黄曲霉素,其天然产物或成为精准抗癌药物 (2025-07-11)
- Nature:古代欧亚大陆病原体时空分布研究有望揭示人类传染病的历史演变 (2025-07-11)
- 医药推销回款减速度:企业资金周转按下快进键 (2025-07-11)
- 《自然》:减重影响真的很大!科学家分析近20万细胞,发现减重可逆转肥胖导致的细胞衰老,但促炎巨噬细胞持续存在,或为反弹原因 (2025-07-11)
- Nature头条:尼安德特人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比人类早10万年掌握“炼油”技术 (2025-07-11)
- 医保钱包开明地域再扩容,快来看看有您的他乡吗 (2025-07-10)
- STTT:上海九院李青峰/谢峰团队揭示巨痣/兽皮病致病新机制,并提出治疗新策略 (2025-07-10)
- Science重磅发现:人类成年后乃至老年时,大脑海马体中仍在持续产生新的神经元,有助于记忆和学习 (2025-07-10)
- 体脂率多少的男/女性最具吸引力?三项科学研究揭露“完美身材”:男性体脂率13-14%+肩腰比1.57;女性完美身材则更为严格 (2025-07-10)
- STTT:中科院/南开团队发现,膜蛋白TfR1可入核“劫持”p53,增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对抗化疗 (2025-07-1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