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为何会陷入运营困境? |
![]() |
医药网3月12日讯 两会期间,互联网医疗依然是比较热的话题。
互联网医疗核心是能够击中医疗服务用户需求、找到用户的痛点,能够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及低准入门槛的专业化才是王道。在医疗复杂性的底层逻辑里,纯粹靠资本加持而没有医疗服务实质集中改进的推动,发展肯定是受限的。
目前看来,“互联网+”只是在医疗外围转,没有解决真正进入医疗服务的核心闭环,做再多的溯源也是无意义的。知微见著,互联网医疗运营能力不足,就差这一步。
比如,前一段时间,继腾讯医疗战略旗下腾爱医生的黯然落幕之后,平安好医生又成为外界围观的焦点。尽管平安好医生也有非常不错的成绩,但平安好医生本身的bug就不少。
显而易见,互联网医疗存在感不强的原因,不外乎业务空间上的虚弱状态与战略上的重要程度形成张力,都在做一套有身体接触而又不过分热情的虚无动作。
值得探究的是,互联网医疗能否肩负起均衡医疗服务资源、便捷患者就医问诊的初衷?答案显而易见,不能。
行话说:“技术总是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 任何一款C端产品都是要经历从最小可行化产品再到成熟期产品的一个过程。
互联网医疗战略各个产品线资源,繁盛各有不同,衰落却大抵相似,也在情理之中。医疗资源的充沛程度以及产业链资源的整合能力,这些都不是互联网医疗具备所能实现的。
可以说,互联网医疗仍处于投入培养期,医疗服务创新方面树立标杆作用,还需要向更专业的方向靠拢。不妨多点耐心。
再以平安好医生为例,其业务轴心是家庭医生服务。还有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和互动一系列的“配套服务”。这类多元化的业务之间似乎并无强关联,彼此之间很难形成相互扶持相互导流的矩阵效应,当务之急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特色,把核心壁垒建立起来。没准儿比痴迷于互联网医疗更有价值。
互联网医疗能否紧跟趋势性变化,不断做减法,修正航道做出抉择?倘若过于追求甚至执拗,看起来多少有些“长歪了”,是很难获得完整的业务发展。
互联网医疗能够开启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的新故事,就是代表抢在行业被更多人看明白前占领医疗健康业务先发优势。话说回来,有需求不代表有市场,但有需求如何进行产品线下市场商业转化,正是互联网医疗需要实践的目标。换句话说,怎样把产品也就是技术或服务,结合到疗效场景里去,利用好现在的数据,或形成新的不同生态闭环。
事实上,医疗本质就是赋能医生,患者获得体面的就医体验。医疗行为必须建立在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才可能让医疗赋予用户最基本的尊重。
在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医疗服务实践过程中,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形象、产品和服务必须具备高度的一致性,否则将使医疗需求用户的认知混乱并影响购买转化,当下互联网医疗需要将软件数据管理能力和硬件传感器相结合,并与医疗机构展开实质性合作,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互联网医疗市场格局中站稳脚跟。
由此可见,互联网医疗服务核心战略就很简单,赋能、帮助医生和医疗机构成长,解决信任、效率和价值问题,让医生和医疗机构有“互联网+”思考,为医生群体提供稳定、便捷、高效、安全的医疗移动化工具。
然而,具体实践中,互联网医疗缺失端到端的服务应用部署和规划,未能做出集成医疗管理平台的控制权,以及利益各方合作商业模式设计与运营的战略重点。
互联网医疗服务公司有发展潜力并不会在初期就非常优秀,但不意味着它以后不能取代现代的技术。在医疗服务这个各自分工,又各有创新利益的相关方协同发展体系中,国内医疗市场将会出现大量提供个性化、特色化、高质量服务的中小互联网医疗服务公司,共同推动新型互联网医疗应用产品的市场化。买单方包括医疗服务机构、保险公司、药企、医院、医生、医疗需求消费用户。
医药网新闻
互联网医疗核心是能够击中医疗服务用户需求、找到用户的痛点,能够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及低准入门槛的专业化才是王道。在医疗复杂性的底层逻辑里,纯粹靠资本加持而没有医疗服务实质集中改进的推动,发展肯定是受限的。
目前看来,“互联网+”只是在医疗外围转,没有解决真正进入医疗服务的核心闭环,做再多的溯源也是无意义的。知微见著,互联网医疗运营能力不足,就差这一步。
比如,前一段时间,继腾讯医疗战略旗下腾爱医生的黯然落幕之后,平安好医生又成为外界围观的焦点。尽管平安好医生也有非常不错的成绩,但平安好医生本身的bug就不少。
显而易见,互联网医疗存在感不强的原因,不外乎业务空间上的虚弱状态与战略上的重要程度形成张力,都在做一套有身体接触而又不过分热情的虚无动作。
值得探究的是,互联网医疗能否肩负起均衡医疗服务资源、便捷患者就医问诊的初衷?答案显而易见,不能。
行话说:“技术总是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 任何一款C端产品都是要经历从最小可行化产品再到成熟期产品的一个过程。
互联网医疗战略各个产品线资源,繁盛各有不同,衰落却大抵相似,也在情理之中。医疗资源的充沛程度以及产业链资源的整合能力,这些都不是互联网医疗具备所能实现的。
可以说,互联网医疗仍处于投入培养期,医疗服务创新方面树立标杆作用,还需要向更专业的方向靠拢。不妨多点耐心。
再以平安好医生为例,其业务轴心是家庭医生服务。还有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和互动一系列的“配套服务”。这类多元化的业务之间似乎并无强关联,彼此之间很难形成相互扶持相互导流的矩阵效应,当务之急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特色,把核心壁垒建立起来。没准儿比痴迷于互联网医疗更有价值。
互联网医疗能否紧跟趋势性变化,不断做减法,修正航道做出抉择?倘若过于追求甚至执拗,看起来多少有些“长歪了”,是很难获得完整的业务发展。
互联网医疗能够开启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的新故事,就是代表抢在行业被更多人看明白前占领医疗健康业务先发优势。话说回来,有需求不代表有市场,但有需求如何进行产品线下市场商业转化,正是互联网医疗需要实践的目标。换句话说,怎样把产品也就是技术或服务,结合到疗效场景里去,利用好现在的数据,或形成新的不同生态闭环。
事实上,医疗本质就是赋能医生,患者获得体面的就医体验。医疗行为必须建立在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才可能让医疗赋予用户最基本的尊重。
在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医疗服务实践过程中,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形象、产品和服务必须具备高度的一致性,否则将使医疗需求用户的认知混乱并影响购买转化,当下互联网医疗需要将软件数据管理能力和硬件传感器相结合,并与医疗机构展开实质性合作,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互联网医疗市场格局中站稳脚跟。
由此可见,互联网医疗服务核心战略就很简单,赋能、帮助医生和医疗机构成长,解决信任、效率和价值问题,让医生和医疗机构有“互联网+”思考,为医生群体提供稳定、便捷、高效、安全的医疗移动化工具。
然而,具体实践中,互联网医疗缺失端到端的服务应用部署和规划,未能做出集成医疗管理平台的控制权,以及利益各方合作商业模式设计与运营的战略重点。
互联网医疗服务公司有发展潜力并不会在初期就非常优秀,但不意味着它以后不能取代现代的技术。在医疗服务这个各自分工,又各有创新利益的相关方协同发展体系中,国内医疗市场将会出现大量提供个性化、特色化、高质量服务的中小互联网医疗服务公司,共同推动新型互联网医疗应用产品的市场化。买单方包括医疗服务机构、保险公司、药企、医院、医生、医疗需求消费用户。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致癌代谢物2HG竟是肥胖“隐形推手”?!Nat Metabol 最新研究中科学家揭秘肥胖发生新机制 (2025-08-05)
- Sci Adv:科学家有望重新训练中性粒细胞来靶向治疗乳腺癌 (2025-08-05)
- 特洛伊木马:复旦大学最新论文登上Cell子刊封面 (2025-08-05)
- TN:南京医科大学团队发现,长期运动可通过改善脑膜淋巴管结构和引流功能,减轻AD病理,并改善小鼠认知功能 (2025-08-05)
- 柳叶刀:塑料危机——对人类从摇篮到坟墓的健康威胁 (2025-08-05)
- Nature子刊:中山大学林浩添/陈崴团队开发AI模型,利用视网膜图像无创诊断慢性肾病 (2025-08-05)
- 四部分脱手!医疗科普不是“流量生意” (2025-08-05)
- 3000余人追踪35年!JAMA子刊:心血管病发前12年身体活动已下滑,发病后运动量暴跌78% (2025-08-05)
- David Baker最新论文:像拼乐高一样设计蛋白,可编程蛋白组装,解锁纳米材料新纪元 (2025-08-05)
- Cancer Cell:肺腺癌的多组学分析——科学家成功揭示跨种族和暴露背景下的致癌机制 (2025-08-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