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生态毒理学研究获进展 |
![]() |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在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残留的化肥和农药通过人为或自然因素进入水体,对生活在其中的藻类、鱼类、两栖类等非靶标生物产生潜在的危害。两栖动物由于复杂的生活史和较高的水体依赖性使得其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同时,其幼体蝌蚪的鳃、受精卵甚至是皮肤都具有较高的通透性,水体中残留的化肥和农药很容易进入其体内并累积,进而引起机体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当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或超过一定浓度时,机体将在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性状、行为及生理生化水平等方面出现。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江建平的带领下,两栖动物多样性与保育团队以常见农田两栖类物种蝌蚪为对象,解析了常用化肥尿素(Urea)和常用草甘膦(Glyphosate)农药对两栖动物的生态毒理效应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成都生物所赵天等以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尿素溶液浓度曝露(0 mg/L,200 mg/L、400 mg/L、600 mg/L和1200 mg/L)对蟾蜍蝌蚪行为及功能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尿素曝露会降低中华蟾蜍蝌蚪的活动等级,从而影响其捕食、生长和个体竞争力(图1)。同时,随着处理组尿素溶液浓度的增加,中华蟾蜍蝌蚪的功能性状会发生改变,且不同发育时期的功能相似性会增加,从而增加了种内竞争的强度,影响个体的存活(图2)。研究结果以Effects of urea on behavior and functional traits of Asiatic toad (Bufo gargarizans) tadpoles 为题发表于Aquatic Ecology。成都生物所王循刚和常利明等在朱未等人的指导下以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蝌蚪为对象,系统研究了草甘膦农药对两栖动物蝌蚪存活率、温度偏好、生长发育、功能形态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对饰纹姬蛙蝌蚪的10天LC50为77.5 mg/L;在亚致死浓度下,草甘膦仍然可以显着抑制蝌蚪的生长和尾部发育(尾相对长度降低、肌纤维直径降低),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转录组学分析发现,草甘膦处理组的核糖体、细胞骨架蛋白(Myosin、Actin和Tubulin等)基因转录显着下调,与该组蝌蚪生长抑制和肌纤维直径降低的现象相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草甘膦处理后的蝌蚪糖代谢(SGLT、KHK、GPI-2、F_bP_aldolases等)和脂代谢(FBPs、LC-FACS等)相关基因转录下调,而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转录上调,这意味着蝌蚪的主要能量代谢底物从糖类及脂类转变为氨基酸;此时,氨基酸同时作为合成(Anabolism)与分解(Catabolism)代谢的底物,加剧了蝌蚪生长与维持能量消耗之间的权衡(图3),从而解释了蛋白合成及骨架蛋白的转录下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推测糖代谢和脂代谢相关酶类可能是草甘膦的主要毒理靶点之一,其所导致的基于氨基酸的能量代谢可能是草甘膦造成鱼类和两栖动物生长抑制的普遍代谢机制。另外,研究人员发现草甘膦处理下的蝌蚪对热的偏好性增加,推测其可能是在压力环境下的一种补偿性行为,可作为潜在的生态毒理预警指标。以上研究结果以Metabolic switch in energy metabolism mediates the sublethal effects induced by glyphosate-based herbicide on tadpoles of a farmland frog Microhyla fissipes 为题发表于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ty。(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博腾生物与华隆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加速MATC细胞药物开发,突破实体瘤治疗瓶颈 (2025-05-13)
- 新一代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新适应症MCL上市申请获受理,百济神州血液肿瘤管线新突破 (2025-05-13)
- 2025未来医疗100强榜单发布:立足当下,突破创新临界点 (2025-05-13)
- 《神经元》:剑桥大学团队发现,ACLY抑制剂或能治疗帕金森病! (2025-05-12)
- 《科学》新研究:一次用药,抗抑郁效果从几天延长至2个月! (2025-05-12)
- Nature头条:首次发现,这种超级细菌能够吃掉医用塑料来生存 (2025-05-12)
- 《自然》:摧毁最强促癌网络!科学家发现SHOC2是支撑RAS促癌通路的关键蛋白,阻断二者相互作用,可让RAS促癌网络瘫痪 (2025-05-12)
- Nature:耐药癌细胞的末日铁骑!揭秘溶酶体铁引发的死亡风暴 (2025-05-12)
- 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却精力充沛!我国学者发现,这个基因突变会导致天然短睡眠 (2025-05-12)
- Cell:新研究表明在同一手臂接种加强疫苗能够更快产生更有效的免疫反应 (2025-05-1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