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蓝藻分子监测取得进展 |
![]()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富营养化湖泊和水库中有害蓝藻水华的爆发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被报道。许多种类的蓝藻及其代谢产生的藻毒素对人类健康和水生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建立可靠、灵敏和快速早期预警系统,有利于更好地管理有毒蓝藻爆发的风险。
微囊藻毒素(MCs)是目前有毒蓝藻水华中最常见的蓝藻毒素,主要由Microcystis spp., Nostoc spp., Phormidium spp., Anabaena spp., Oscillatoria spp. and Planktothrix spp.等蓝藻产生。微囊藻毒素是由一个大型的多功能酶复合物合成,该复合体由一个藻毒素基因簇编码(mcyA-J)。基于毒素基因表达水平的分子技术(RT-qPCR)可以检测潜在的产生藻毒素的蓝藻并表征其转录该基因并合成藻毒素的潜力,是一种针对有毒蓝藻监测且具有高度灵敏性的分子检测方法。然而,选择合适的靶基因和进行有效的样品保存处理是建立该方法的必要前提。
针对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饮用水生物安全研究小组建立了不同处理条件下(-80 ℃, -196 ℃, 4 ℃ or 25 ℃ with RNases inhibitors)藻毒素基因 (mcyA-J)转录本的降解动力学,并进一步研究了藻毒素基因 (mcyA-J)转录本的分子结构。实验结果充分揭示了以微囊藻毒素基因为代表的藻毒素基因转录本的高度不稳定性,其稳定性主要受到藻细胞聚集以及转录本分子二级结构(AU位点和茎环)的影响。在藻毒素基因簇中(mcyA-J),mcyH的转录本稳定性最高,因为其分子具有最少的AU位点和茎环结构,是监测有毒蓝藻水华最合适的靶基因。另外-196 ℃是稳定这些毒素基因转录的最有效的处理方法,而RNAstoreR (4℃)可以在短时间内(1-7 d)有效稳定这些毒素基因转录。然而,细胞聚集降低了这些转录的稳定性,尤其是RNAstoreR处理。因此,水资源管理者和生态学家在有毒蓝藻水华现场分子监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些蓝藻团聚体,针对自然水体中的藻细胞团聚体可能需要现场采样并快速分析,或者使用有效的处理方法来稳定藻毒素基因的转录本。藻毒素基因转录本的稳定性问题一直被以前的分子监测研究所忽视,而该研究为有毒蓝藻及其代谢产物蓝藻毒素的分子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上述结果分别发表于《有害藻类》和《微生物方法杂志》。(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一盏灯健康平台获“年度健康产业IP标杆” 与创客匠人联合打造健康IP新生态 (2025-05-21)
- Cell重磅:华人团队开发新型镇痛药物,效果突出且避免成瘾等副作用 (2025-05-21)
- Cell Metabolism:刘丹倩团队揭示大脑过氧化氢信号调控睡眠稳态新机制 (2025-05-21)
- AD:贾建平团队发现,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77%有关! (2025-05-21)
- 新形势下中国医药创新突围之路上海见分晓 (2025-05-21)
- Int J Biol Macromol:柑橘果胶“变身”生物材料,融入3D打印助力软骨修复,关节疾病治疗迎来新希望! (2025-05-21)
- 《科学》子刊:腹水毒害NK!科学家发现,腹水中极性脂质会导致NK细胞功能障碍,抑制其抗肿瘤功能 (2025-05-21)
- 锐正基因ART001成为中国首个获FDA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认定的基因编辑产品 (2025-05-21)
- 五载青藜启耀深城!博腾生物品牌峰会第五届基因与细胞治疗青藜风云论坛圆满举行 (2025-05-21)
- 沉浸体验智控魅力|爱博合创闪耀亮相WLNC&OCIN 2025,PANVIS-A™脑血管介入机器人尽展“指尖”魅力 (2025-05-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