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智能纳米药物调控血栓领域取得进展

智能纳米药物调控血栓领域取得进展

血栓是心肌梗塞、脑卒中、肺栓塞、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血管内重要的病理事件。血栓由胶原、组织因子、凝血酶等因素触发,诱导局部血小板活化、纤维/纤连蛋白复合物形成,这些关键成分共同参与构建包括在内多种疾病的血管内微环境。因此,诱导或抑制不同疾病中的血栓组分,是药物血管调控中的关键治疗策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中心聂广军课题组长期与跨学科多领域顶尖课题组保持紧密合作,致力于探索利用血栓微环境的各项重要组分,以解决重大恶性疾病药物诊疗面临的瓶颈问题。近期成果包括提出凝血酶富集策略(Nature Biotechnology, 2018, 36, 258),血小板抑制策略(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7, 1, 667),胶原/纤连蛋白抑制策略(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3390),纤维蛋白-纤连蛋白复合物靶向策略(Advanced Materials, 2019, 1906799),组织因子沉默策略(Nano Letters, 2019, 19, 4721)以及利用血小板的趋向性递送纳米药物策略(Advanced Materials, 2019, 31, 32)等。最近,聂广军课题组利用仿生血小板纳米颗粒实现血栓性疾病局部急性血栓的溶栓治疗,相关工作在线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Engineered Nanoplatelets for Targeted Delivery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s to Reverse Thrombus in Multiple Mouse Thrombosis Models, DOI: 10.1002/adma.201905145)。该工作针对目前血栓溶栓临床一线用药阿替普酶(rt-PA)出血风险高、治疗时间窗窄、半衰期短的三个核心问题,提出利用血小板膜纳米颗粒搭载溶栓药物的策略。该策略改善阿替普酶的药代动力学;利用血小板膜纳米颗粒表面多种参与血栓形成的关键受体(包括整合素αvβ3、CD62p、GPVI、GPIbα 等)靶向血栓部位,优化其药效动力学,降低了潜在的出血风险。该纳米药物制备简便,并在小鼠脑卒中、肺栓塞、肠系膜血栓三个血栓性疾病模型上显示出广谱的优化溶栓治疗效果。(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