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研究成果聚焦甲基化研究领域新进展! |
![]() |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在甲基化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Vossman/ Wikipedia
【1】
doi:10.1038/s41586-019-1536-1
发育通常被认为是在基因组中固定下来的,不过有几项证据表明它易受环境调节的影响,可能产生长期后果。胚胎生殖系由于具有代际表观效应的潜力而受到特别关注。哺乳动物生殖系经历广泛的DNA去甲基化,这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连续细胞分裂对甲基化进行被动稀释而发生,并且伴随着TET酶对活性DNA的去甲基化。人们已发现TET酶活性受到诸如维生素C之类的营养物和代谢物的调节。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母体维生素C是小鼠模型中的正确DNA去甲基化和雌性胎儿生殖细胞产生所必需的。母体维生素C缺乏并不影响整体胚胎发育,但会导致生殖细胞数量减少、减数分裂延迟和成年后代的生殖力下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期刊上。来自缺乏维生素C的胚胎的生殖细胞的转录组与携带Tet1无效突变的胚胎的转录组非常相似。维生素C缺乏导致异常的DNA甲基化谱,包括减数分裂和转座因子的关键调节因子的不完全去甲基化。
【2】
doi:10.1038/s41586-019-1534-3
催化DNA中CpG甲基化的酶,包括DNA甲基转移酶1(DNMT1)、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和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这些DNA甲基转移酶对于哺乳动物组织发育和体内平衡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还与人类发育障碍和癌症有关,这就支持DNA甲基化在细胞命运的指定和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洛克菲勒大学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道NSD1介导的H3K36me2是在基因间区域招募DNMT3A和维持DNA甲基化所必需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期刊上;全基因组分析表明DNMT3A的结合和活性与常染色质的非编码区域的H3K36me2共定位。在小鼠细胞中剔除基因Nsd1及其旁系同源物Nsd2导致DNMT3A重新分布到H3K36me3修饰的基因体上并且减少基因间DNA的甲基化。
【3】
doi:10.1038/s41467-019-11826-1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大阪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来区分早期胰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这或有望帮助开发胰腺癌早期的新方法;诸如microRNA等与功能相关的分子水平是癌症相关异常活动的关键指标,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确定在癌细胞中不同分子是如何被改变的,如今研究人员就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将癌症组织与非癌症组织进行有效区分。
研究者表示,microRNA发生甲基化的比率就能将癌症患者与健康个体进行有效区分;microRNAs能够展现出癌症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同时其在体液中也较为稳定,因此其能作为指示癌症发生的有用;尽管研究者能以RNA的表达水平来测定microRNA,但技术缺乏灵敏性和准确性,尤其是尽管microRNA的测定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无论其是否被甲基化,其都能识别和调控靶点,但实际上它们的作用会随着甲基化状态的不同的发生改变,为此研究人员就想通过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
【4】患者的预后!
doi:10.1002/cncr.32364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在被为乳腺癌前服用阿司匹林,基因组特定区域携带特殊DNA特征的女性或许存活时间会更长一些,本文研究提示,后期研究人员或许需要深入研究阿司匹林在预防或治疗乳腺癌患者上的潜力。
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为何某些患者或获益于特殊疗法,而其它患者却不行,在某些情况下,基因或许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在其它情况下,DNA的化学修饰或许也至关重要,DNA的化学修饰也就是所谓的修饰,其包括DNA甲基化。研究者Tengteng Wang表示,我们想通过研究确定是否DNA甲基化会影响阿司匹林在乳腺癌患者机体中的效应,文章中我们对乳腺组织中以及患者血液中循环细胞中的DNA甲基化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控制13个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的DNA位点,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分析了DNA甲基化对使用阿司匹林与乳腺癌患者死亡之间关联的影响效应。
【5】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一盏灯健康平台获“年度健康产业IP标杆” 与创客匠人联合打造健康IP新生态 (2025-05-21)
- Cell重磅:华人团队开发新型镇痛药物,效果突出且避免成瘾等副作用 (2025-05-21)
- Cell Metabolism:刘丹倩团队揭示大脑过氧化氢信号调控睡眠稳态新机制 (2025-05-21)
- AD:贾建平团队发现,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77%有关! (2025-05-21)
- 新形势下中国医药创新突围之路上海见分晓 (2025-05-21)
- Int J Biol Macromol:柑橘果胶“变身”生物材料,融入3D打印助力软骨修复,关节疾病治疗迎来新希望! (2025-05-21)
- 《科学》子刊:腹水毒害NK!科学家发现,腹水中极性脂质会导致NK细胞功能障碍,抑制其抗肿瘤功能 (2025-05-21)
- 锐正基因ART001成为中国首个获FDA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认定的基因编辑产品 (2025-05-21)
- 五载青藜启耀深城!博腾生物品牌峰会第五届基因与细胞治疗青藜风云论坛圆满举行 (2025-05-21)
- 沉浸体验智控魅力|爱博合创闪耀亮相WLNC&OCIN 2025,PANVIS-A™脑血管介入机器人尽展“指尖”魅力 (2025-05-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