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持机体健康?我们应该避免吃肉吗?神话vs事实 |
![]() |
2019年12月27日 讯 /BIOON/ --在制定信念计划的美国人中,超过一半人都决定“吃得更健康”,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可能会对肉类在机体健康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感到困惑。有些研究人员表示,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或许对于机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也有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食物对机体健康没有影响,这或许取决于具体情况,比如,草食牛肉和不含亚硝酸盐的加工肉类就是很不错的选择,同时,以植物为基础的肉类替代品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却并不确定。
图片来源:Wikipedia
作为一名心脏病专家和营养学教授,笔者想用关于肉类的五个神话和五个事实来消除一些困惑。
首先是神话。
1、红肉对机体健康有益
对心脏病、癌症或死亡的长期观察性研究以及对危险因素(比如血液中胆固醇、葡萄糖和炎症等)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适度摄入未经加工的红肉对机体健康而言是中性的,但并没有重大研究表明食用这些肉类会对机体健康有益。因此,尽管偶尔食用牛排、羊肉或猪肉或许并不会对机体健康有害,但也并不会改善机体的健康状况,而且,赋予红肉颜色的过多的血红素或许也能够帮助解释为何红肉会增加机体2型的风险,经常摄入红肉、甚至偶尔摄入加工肉类也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
2、应该优先选择瘦肉
几十年来,饮食指南一直重点关注瘦肉(因为其含有较低水平的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但这些营养物质与机体心脏病发作、癌症或其它主要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其它因素似乎更为重要,诸如熏肉、香肠等加工肉类含有较高水平的防腐剂,比如,钠会增加机体血压和风险,而机体会将亚硝酸盐转化称为致癌的亚硝胺,不管怎样,这些产品都不太健康。
3、重点关注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
“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如今已然称为了健康的代名词,然而,首先并不是所有以动物为基础的食物都是不好的,家禽和鸡蛋似乎显得相对中性一些,乳制品可能会具有一定的代谢效益,尤其是对于降低机体的脂肪和2型风险,而且,海鲜还与多种健康益处直接相关。相反,许多比较糟糕的食物都是植物性食物,比如白米饭、白面包、薯条、精制早餐麦片、饼干等,这些食物都富含精制淀粉和糖类,其在美国人群摄入的卡路里中占比为42%,相比之下,美国人群摄入的5%的卡路里来自于未经加工的红肉,3%的卡路里来自于加工的肉类。植物性饮食或杂食饮食似乎都是不健康的,而这取决于你选择吃什么。
4、草饲牛肉对机体健康有好处
传统的牲畜会吃草料、干草、玉米、大豆等组合性食物,“草饲”或“牧草饲养”的牲畜主要但不完全以牧草为食;从理论上来讲,“草食”牲畜只吃草料,但并没有机构对行业对这些术语的使用进行规范;“自由放养”描述的是动物的栖息地,而不是食物。“草食”听起来可能更好一些,但目前并没有研究对比摄入草食和传统牛肉对机体健康的影响,营养研究结果表明,草饲家畜和常规饲养的家畜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很多人可能是出于个人、环境和哲学的原因而摄入草饲牛肉,但不要脂肪其会给机体健康带来效益,
5、以植物为基础的肉类替代品更加健康
像“不可能的汉堡”(Impossible Burger)和“超越肉类”(Beyond Meat)这样的产品显然比传统饲养的牛肉对环境更好一些,但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研究人员并不确定;根据设计,基于植物的替代品中的大多数营养成分与肉类相似,而“不可能的汉堡”使用转基因,甚至还添加了血红素铁,这些产品中还含有很多盐分,与其它许多加工食品一样,其还会导致机体摄入大量的卡路里以及体重的增加。
图片来源:The Conversation
那么,实际情况是什么呢?
1、加工肉类对机体健康有害
加工肉类中含有很多防腐剂,甚至还有那些标有“未添加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标签的食物中也会含有富含亚硝酸盐的发酵芹菜粉,而美国公共利益科学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最近的一份请愿书要求禁止这种误导性的标签。除了钠、亚硝酸盐和血红素之外,加工肉类还可能含有其它致癌物质,这些致癌物质是通过炭化,吸烟或高温油炸或烧烤产生的,这些化合物不仅会伤害食用这些产品的人,而且其还可能透过胎盘伤害胎儿的健康。
2、无肉饮食本身并不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
大多数与饮食有关的疾病都是因水果、坚果、种子、豆类、蔬菜等促进健康的食物摄入太少所引起的,而额外的健康问题来自过多的苏打水和高盐、精制淀粉或添加糖的超加工食品。与这些主要因素相比,避免或偶尔食用未经加工的红肉本身对健康的影响不大。
3、牛肉生产正在破坏环境
就土地利用、用水、水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而言,未经加工的红肉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是鱼、奶制品或家禽的五倍左右,这种影响大约是鸡蛋、坚果或豆类的20倍,是水果、蔬菜或全谷物的45至75倍。2013年的一份联合国报告指出,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全球约15%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近一半来自牛肉。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pj Breast Cancer: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或能避免一些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 (2025-05-22)
- 小堂浴疗仪亮相老博会:从纳米助浴到小分子团浴疗的"心"飞跃 (2025-05-22)
- 同济医院携手东方有线推出一站式科普平台“食管健康361N” (2025-05-22)
- Science:新研究开发出深层组织体内声打印平台,有望实现精确的药物递送 (2025-05-22)
- 一盏灯健康平台获“年度健康产业IP标杆” 与创客匠人联合打造健康IP新生态 (2025-05-21)
- Cell重磅:华人团队开发新型镇痛药物,效果突出且避免成瘾等副作用 (2025-05-21)
- Cell Metabolism:刘丹倩团队揭示大脑过氧化氢信号调控睡眠稳态新机制 (2025-05-21)
- AD:贾建平团队发现,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77%有关! (2025-05-21)
- 新形势下中国医药创新突围之路上海见分晓 (2025-05-21)
- Int J Biol Macromol:柑橘果胶“变身”生物材料,融入3D打印助力软骨修复,关节疾病治疗迎来新希望! (2025-05-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