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阻肺(COPD)创新药!阿斯利康创新三联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正式上市,用于COPD维持治疗! |
![]() |
2020年01月13日讯 /BIOON/ --(AstraZeneca)近日宣布,慢阻肺(COPF)三联新药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正式在中国上市。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采用创新的共悬浮给药技术,联合递送布地奈德(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格隆溴铵(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富马酸福莫特罗(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三种药物成分,为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
在中国,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于2019年12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用于慢阻肺患者的维持治疗。作为慢阻肺治疗的三联吸入创新药物,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早于欧美获批,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批准该药的国家。2019年6月,这款药物在日本获得首批,以品牌名Breztri Aerosphere(PT010)上市销售,作为一种三联疗法,用于缓解COPD的症状。
三联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黑科技”助力慢阻肺管理
与双联药物相比,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能为慢阻肺患者带来多重获益。发表在《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上的KRONOS研究结果显示,与双联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相比,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能够显著降低52%的中重度急性加重率,并延长到达首次中重度急性加重时间。同时,该药物起效快速并可持续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主任,KRONOS III期研究中国领衔研究者王辰院士表示:“减少慢阻肺的疾病负担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优先要考虑的议题。KRONOS研究证明,与双联治疗相比,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可快速、持续改善肺功能,并降低中度至重度患者病情恶化的风险。三联疗法在应对我国慢阻肺特别是急性加重的挑战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副会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康健教授强调:“吸入疗法是慢阻肺药物治疗的首选,新上市的三联吸入制剂含有三种药物,能够将大小合适的药物颗粒递送至小气道,实现药物在小气道的较高沉积。对于以往使用二联制剂效果不佳、反复出现急性加重、中重度慢阻肺患者,可以选择三联药物。”
我国慢阻肺患者多是中老年人,使用吸入药物时常受到一些因素限制,如肺部吸入药物的力气不足、装置使用和携带不方便,从而影响了维持期治疗的疗效。经过超过50年的探索,慢阻肺的吸入装置也几经更新迭代。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组长、深圳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介绍说:“慢阻肺是以小气道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吸入装置是影响治疗的关键因素。新一代采用共悬浮技术的令畅 装置,弥补了传统的粉雾剂(DPI)和气雾剂(pMDI)装置的不足,帮助患者吸入更多空气,增加患者深吸气量,改善呼吸及活动情况。此外,相比混用多个吸入装置,使用单个吸入装置治疗的慢阻肺患者预后更佳,也有益于患者的依从性。”
慢阻肺居第三位主要死因,规范治疗预防急性加重
慢阻肺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有近1亿患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沈华浩教授指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每7个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病人,2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发病率也有8.6%。慢阻肺是一个‘沉默的杀手’,前期没有什么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一旦有了症状,肺功能可能已经损失50%左右,危害极大,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
慢阻肺患者经常会出现因症状的突然加重,导致住院的情况,这是典型的患者急性加重的案例。关于急性加重,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慢阻肺学组副组长孙永昌教授解释到:“中国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次数其实很频繁,平均1年急性加重2次。但很多慢阻肺患者对急性加重的认识却不足。往往以为只是一场小感冒,其实引发的急性加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包括对肺功能的不可逆的损伤、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影响生活质量、住院风险和治疗费用的增加等等。更严重的是,急性加重还会大大增加死亡风险。预防急性加重,患者一定要重视稳定期的规范治疗。”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周新教授强调:“冬天是慢阻肺急性加重高发的季节,因此在冬天要特别注意,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如戒烟、接种疫苗等等。其实慢阻肺与、一样,都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唯有坚持规范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和改善咳嗽、气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防止或延缓肺功能的恶化。”
挑战与机遇并存,多方携手防控慢阻肺
我国慢阻肺患者群体庞大,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之和以及癌症,成为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对于中国一亿慢阻肺患者而言,无论是药物治疗的持续治疗费,还是急性加重导致反复住院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都为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与此同时,慢阻肺具有的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四高”特点,让其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慢阻肺管理存在诸多挑战,慢阻肺的防控,需要政府、社会及医师与患者多方共同努力,积极应对挑战,实现慢阻肺的优化管理。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小堂浴疗仪亮相老博会:从纳米助浴到小分子团浴疗的"心"飞跃 (2025-05-22)
- 同济医院携手东方有线推出一站式科普平台“食管健康361N” (2025-05-22)
- Science:新研究开发出深层组织体内声打印平台,有望实现精确的药物递送 (2025-05-22)
- 一盏灯健康平台获“年度健康产业IP标杆” 与创客匠人联合打造健康IP新生态 (2025-05-21)
- Cell重磅:华人团队开发新型镇痛药物,效果突出且避免成瘾等副作用 (2025-05-21)
- Cell Metabolism:刘丹倩团队揭示大脑过氧化氢信号调控睡眠稳态新机制 (2025-05-21)
- AD:贾建平团队发现,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77%有关! (2025-05-21)
- 新形势下中国医药创新突围之路上海见分晓 (2025-05-21)
- Int J Biol Macromol:柑橘果胶“变身”生物材料,融入3D打印助力软骨修复,关节疾病治疗迎来新希望! (2025-05-21)
- 《科学》子刊:腹水毒害NK!科学家发现,腹水中极性脂质会导致NK细胞功能障碍,抑制其抗肿瘤功能 (2025-05-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