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子刊:在中国全国范围内研究癌症患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 |
![]() |
2020年3月4日讯/BIOON/---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正在爆发新型β冠状病毒SARS-CoV-2(之前称为2019-nCoV)疫情。截止2020年2月12日,这种病毒的迅速传播已在中国造成42747例病例和1017例死亡,并在25个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和西班牙)报告了病例。世界卫 生组织(WHO)已宣布由SARS-CoV-2引起的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MERS-CoV)不同的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不是呼吸衰竭 引起了更多的COVID-19死亡病例,这可能归因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SARS-CoV-2的功能性受体---在多种器官中的广泛分布。与非癌症患者相比,癌症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这是由于恶性和抗癌治疗(比如化疗或外科手术)引起全身免疫抑制状态。因此 ,癌症患者可能会具有增加的COVID-19风险,并且预后较差。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人员与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合作,建立了一个前瞻性队列以监测整个中国的COVID-19病例。截止到2020年1月31日,他们收集并分析了来自31个省级行政区的575家医院的2007例病例。所有病例经诊 断后均患上实验室确诊的COVID-19急性呼吸道疾病,并入院。由于先前病史的记录不足,他们排除了417例病例。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Lancet Onc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ancer patients in SARS-CoV-2 infection: a nationwide analysis in China”。
图片来自Lancet Oncology, 2020, doi:10.1016/S1470-2045(20)30096-6。
在1590例COVID-19病例中,有18例(1%;95%CI 0.61~1.65)有癌症病史,这似乎高于整个中国人口中的癌症发病率(根据2015年癌症流行病学统计,每10万人中有285.83 癌症病例[0.29%])。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在这18例病例中,有5例肺癌[28%])。在这18
例病例中,除了2例的治疗状态未知之外,16例COVID-19癌症患者中的4例(25%)在过去一个月内接受了化疗或外科手术,而剩下的12例(25%)患者为一期切除后常规随访的癌症存活者。
相比于非癌症患者,癌症患者年龄更大(癌症患者平均年龄63.1岁[SD 12.1],非癌症患者为48.7岁[SD 16.2]),更可能有吸烟史(在18例癌症患者中,有4例[22%],而在1572例非癌症患者中,有107例[7%]),有更多的呼吸急促(17例癌症患者中有8例[47%],而在 1377例非癌症患者中有323例 [23%];缺乏一些关于呼吸急促的数据)和更严重的基线CT表现(18例癌症患者中有17例 [94%],而在1572例非癌症患者中,有1113例[71%]),但在性别、其他基线症状、其他并发症或X线基线严重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
最重要的是,观察到癌症患者发生严重事件的风险(复合终点被定义为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需要有创通气的患者所占百分比,或死亡)高于非癌症患者(在18例癌症患者中,有7例[39%],而在1572例非癌症患者中有124例[71%],费雪精确概率p = 0.0003)。当通过上 述客观事件和医生评估确定严重事件时,这些研究人员观察到了相似的结果(在18例癌症患者中有9例[50%],而1572例非癌症患者中有245例[16%];费雪精确概率p = 0.0008)。
此外,在过去一个月中接受化疗或外科手术的癌症患者发生临床严重事件的风险(在4名癌症患者中,有3人发生[75%])比未接受化疗或外科手术的癌症患者(在14名癌症患者中,有6人发生[43%])高。在调整了其他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史和其他并发症)后,通 过逻辑回归(OR 5.34, 95%CI 1.80~16.18; p = 0.0026)进一步证实了这些概率。癌症病史是发生严重事件的最高风险因素。在癌症患者中,年龄较大是发生严重事件的唯一风险因素(OR 1.43,95%CI 0.97~2.12;p = 0.072)。与其他癌症类型的患者相比,肺癌 患者没有发生严重事件的可能性更高(在5名肺癌患者,有1人发生严重事件[20%];在13名其他癌症类型的患者中有8人如此[62%],p = 0.294)。此外,他们使用Cox回归模型来评估发生严重事件的时间依赖性危险,发现癌症患者的病情比非癌症患者恶化得更快(癌症 患者发生重度事件的中位时间为13天[IQR 6~15],对非癌症患者而言,这一数字为43天[20~未达到上限]; p 0.0001;风险比[HR]3.56,95%CI 1.65~7.69, 根据年龄进行调整)。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2025未来医疗100强榜单发布:立足当下,突破创新临界点 (2025-05-13)
- 《神经元》:剑桥大学团队发现,ACLY抑制剂或能治疗帕金森病! (2025-05-12)
- 《科学》新研究:一次用药,抗抑郁效果从几天延长至2个月! (2025-05-12)
- Nature头条:首次发现,这种超级细菌能够吃掉医用塑料来生存 (2025-05-12)
- 《自然》:摧毁最强促癌网络!科学家发现SHOC2是支撑RAS促癌通路的关键蛋白,阻断二者相互作用,可让RAS促癌网络瘫痪 (2025-05-12)
- Nature:耐药癌细胞的末日铁骑!揭秘溶酶体铁引发的死亡风暴 (2025-05-12)
- 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却精力充沛!我国学者发现,这个基因突变会导致天然短睡眠 (2025-05-12)
- Cell:新研究表明在同一手臂接种加强疫苗能够更快产生更有效的免疫反应 (2025-05-12)
- 《自然》:老“铁”们,动起来!法国科学家发现,激活溶酶体内的铁,可诱导细胞铁死亡,专打耐药癌细胞和难治肿瘤 (2025-05-11)
- 两篇Science论文“打架”,云南大学最新Science论文指出云南大学去年的Science论文有误 (2025-05-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