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盛医药Bcl |
![]() |
亚盛医药9日宣布,公司临床开发阶段1类新药Bcl-2抑制剂APG-2575日前接连获得美国两项许可,将分别开展作为单药或联合治疗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r/r CLL)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r/r SLL) 的Ib/ II期研究;作为单药或联合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Waldenstr?m Macroglobulinemia, WM) 的Ib /II期研究。此外,APG-2575日前还在中国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审评中心 (CDE) 临床许可,将开展单药或联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 r/r AML) 的Ib期研究。
APG-2575是亚盛医药临床开发阶段的新型口服Bcl-2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Bcl-2蛋白来恢复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从而杀死肿瘤,拟用于治疗多种血液恶性肿瘤。以Bcl-2家族蛋白为靶点的药物研发多年来被证实是极其困难的,但2016年4月在美国成功上市的Bcl-2选择性抑制剂Venclexta为该靶点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临床验证依据。APG-2575则是在全球层面继Venclexta之后罕有的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Bcl-2选择性抑制剂。APG-2575去年在中国启动血液的I期临床研究,成为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Bcl-2选择性抑制剂。
此前,APG-2575针对治疗血液肿瘤的I期已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启动,迄今未观察到任何剂量限制性毒性(DLT)以及Bcl-2抑制剂常见的溶解综合征(TLS),显示了APG-2575在中的良好的安全性。正是基于APG-2575良好的临床前数据及早期临床数据,亚盛医药针对APG-2575在联合CD20 单抗、BTK抑制剂等药物治疗CLL/SLL、WM、AML的Ib/ II期研究接连获得中美两国药监部门的临床许可。
APG-2575单药或联合利妥昔单抗(rituximab)/acalabrutinib治疗复发难治CLL/SLL患者的Ib/ II期研究
该项研究为全球多中心、开放性Ib/ II期剂量疗效探索研究,旨在评估APG-2575单药或者联合rituximab/acalabrutinib治疗复发难治CLL/SLL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并初步评估有效性。
CLL/SLL是一种成熟 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是欧美发达国家发病率最高的成人白血病,约占所有白血病的 30%,年发病率2-6/10万人,65岁以上高达12.8/10万人[1]。CLL发病率在亚洲国家虽较欧美低,但近年呈上升趋势,具有发病年龄低、侵袭度高等特点。尽管一线方案明显提高CLL患者初治缓解率,但需长期服药控制病情,一旦复发往往预后极差。而近期研究发现,BTK抑制剂依鲁替尼(ibrutinib)联合Bcl-2抑制剂治疗CLL具有深度反应率高的优点,甚至有可能变长期治疗为有限周期治疗,为CLL患者临床治愈和停药提供可能。这无疑也为APG-2575的联合用药探索提供了基础。
APG-2575单药或联合依鲁替尼(ibrutinib)/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治疗WM患者的Ib/ II期研究
该项研究为全球多中心、开放性Ib/ II期剂量疗效探索研究,旨在评估APG-2575单药或者联合依鲁替尼(ibrutinib)/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治疗WM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PK特征及初步的疗效观察。
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目前指南推荐的WM的治疗方案客观缓解率(ORR) 可达到80%,但是很好部分缓解(VGPR)以上的较深缓解率很低(20%左右或更低),较多患者最终会复发或进展。同时,WM的中位发病年龄在70岁左右,患者身体状态常常不能够耐受强烈治疗。因此WM治疗效果的提高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临床前数据证实,APG-2575可以克服依鲁替尼(ibrutinib)不敏感的耐药WM模型,同时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包括滤泡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以及WM模型中,与依鲁替尼(ibrutinib)具有显着的协同效果。
APG-2575在中国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AML患者的Ib临床研究
该项研究为多中心、开放性Ib期剂量疗效探索研究,旨在评估APG-2575单药或者联合化疗治疗AML患者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
AML是中国最常见的白血病,发病率约为1.62 ~ 2.32人/10万人,且主要为一种老年患者疾病,时的中位年龄为67岁。AML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大于等于80岁达到最高值,发病率为22.5人/10万人。
虽然AML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基础治疗模式近年来一直没有变化,高强度化疗和异基因造血移植是AML的主要治疗手段和模式。即使如此,AML的长期生存率仍然很低,有多达40%的新AML患者在初始诱导缓解治疗期间不能达到完全缓解(CR)而成为难治病例,或在获得CR后6个月内复发。这与AML发病急、复发率高、基因突变复杂等特点密切相关。另外,患者老龄化趋势也是影响AML治愈率的原因之一,许多老年患者无法耐受强化疗[3]。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Leukemia:新型CAR (2025-05-18)
- Nature:放疗“双刃剑”新发现——警惕!它可能在助推远处转移 (2025-05-18)
- Nature:关键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望作为癌症治疗的靶点 (2025-05-17)
- Nature:修复细胞再循环中心有望治疗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 (2025-05-17)
- 《免疫》:中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毒蛋白瘫痪小胶质细胞之谜! (2025-05-17)
- 美国医改、药价与选票 (2025-05-17)
- Nat Commun:科学家揭秘机体肺部守护者!let (2025-05-16)
- Cell Metabol:揭秘FGF21逆转人类脂肪肝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5-05-16)
- Cell Death Dis:两种信号传导蛋白在亨廷顿病中发挥着不同作用 (2025-05-16)
- “精准治肺”助力畅快呼吸 上海六院为慢阻肺患者完成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术 (2025-05-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