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新策略提高糯玉米杂交育种效率

新策略提高糯玉米杂交育种效率

糯玉米是一种产生支链淀粉的具有重要食用与工业价值的特用玉米。近年来市场对糯玉米需求量的增加推动了糯玉米种质的改良与研究工作。近日,安徽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于《作物学报》(英文版)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利用目标性状定向突变策略较快地获得了糯性亲本及糯性杂交种。

论文通讯作者、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程备久告诉《中国科学报》,传统回交育种需要的年限较长,而且在糯性基因wx的转育中往往会带入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即育种上通常所说的连锁累赘,从而严重制约了育种效率。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该研究以玉米杂交种35为受体,通过目标性状定向突变策略(DTM)分别对杂交种35的亲本自交系35F和35M的Wx基因进行定点突变,经过较少世代回交及SNP芯片辅助筛选,获得糯性35F和35M自交系。随后又通过杂交获得了具有糯性性状的35玉米杂交种,增加了wx基因的类型并提高了育种效率。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昌林介绍,该研究利用遗传背景为ZC01且含有CRISPR/Cas9系统的株系ZC01-DTMwx,通过活体基因编辑活性突变受体材料的Wx基因,进而产生糯性性状,然后在突变后代中筛选获得背景恢复率高、转基因阴性且wx基因突变的株系。

结果显示,改良糯性亲本与其杂交种胚乳支链淀粉的平均含量高达94.9%,其对应的野生型胚乳支链淀粉平均含量为76.9%,两者相比差异极显着。全基因组SNP数据分析表明,父本系和母本系背景恢复率最高分别达98.19%和86.78%,而且父本系和母本系都不含CRISPR/Cas9系统。

田间试验表明,该团队创制的糯性亲本系及其杂交种与其对应的野生型农艺性状相似。“我们这项工作为CRISPR/Cas9系统应用于定向改良转化困难的商业杂交种提供了实例,拓宽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领域。”程备久说。(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