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以“武汉病毒”命名产品 罗氏诊断道歉背后该有哪些反思?

以“武汉病毒”命名产品 罗氏诊断道歉背后该有哪些反思?

4月1日晚,一篇关于罗氏的稿子刷屏。

究其原因,是在阿根廷国家官方网站argentina.gob.ar发布的一份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清单中,罗氏对于三款试剂盒的名称中带有“Wuhan Cov”字样,而且在官网也有该字样。

4月1日晚间,罗氏就此事发表了《声明》:

这则声明只能说中规中矩,对于命名引发的伤害,并未提及。在国际医学类组织均有标准化名称时,依然把“武汉病毒”作为一个商品名关键词,实属缺乏科学素养。如果说是因为研发时国际尚无定论名称,面对国际政治上汹涌病毒名称大辩论,那么只能说罗氏作为一家大型跨国药企,是毫无职业敏感性的。无论是否有选择多方面放弃中国市场的考虑,这种命名方式都是极其错误的。

忌讳把一种不明来源的疾病或者病毒关联上地理名词,是全世界的认知。

如果把这当成玻璃心,未免太幼稚,毕竟一旦挂名,后面有损“商誉”,而且极有可能待疫情结束后被各国索赔。我们回顾一下梅毒的名字就可以看到,当年梅毒开始疯狂肆虐,事发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意大利和德国称之为“法国病”,荷兰称之为“西班牙病”,俄罗斯人称之为“波兰病”,总之没有愿意接盘的。

名字是最容易记住的,尤其是不好的名字。疾病和地名挂钩,是典型的地图炮,具有严重的歧视色彩。在目前人口流动如此大的情况下,没有哪种传染病能保证只在一个区域发生。除非是之前已经被默认的,否则今后大概率不会再出现某个地域命名的疾病。一个地域挂名病毒,别的不说,对旅游业就是种打击。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感情上看,把一个有正规名字的病毒,强行挂上“武汉”,都是种污名化。

商品名避免宗教、风俗禁忌、不良暗示等,这是一种职业敏感。当一个医药企业,尤其是国际化企业,在产品名称上犯错,可能真的无法简单的大事化小。承认失误,不代表就可以不用负责。

这则事件充分证明了一点,研发及市场要有职业敏感性,也要有政治敏感性。像年前注册口罩的企业就非常有先见之明,罗氏研发新冠试剂的时间也非常早。毕竟是大企业,资源及人员调度上有优势,可见职业敏感度很高;但政治敏感度还有待提升空间。

目前,行业对此事已经是人尽皆知,甚至可能影响销售市场划分。会不会波及尚不可知,如果处理不当,或许这会是罗氏历史上一个污点。当然,国内企业也要吸取教训,毕竟全球化的环境中,稍有不慎,就会翻车。(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