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障碍患者情感体验与动机行为的分离模式有所不同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障碍患者情感体验与动机行为的分离模式有所不同

快感缺失是不同的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共同的症状之一。近期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难以将情感体验转化为付出努力的行为,也难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目标导向的行为动机。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仅限于对某一个组的患者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进行测量,缺乏与其他精神障碍患者之间的比较。目前尚不清楚情绪-行为的分离与不同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症状之间是否存在显着相关。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实验室研究员陈楚侨及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合作,针对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情感体验与动机行为的分离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者采用了一个基于计算机的行为任务,对4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44名患者、43名双相障碍患者以及43名健康个体的情绪-行为分离模式进行了考察。研究也同时采用了一系列临床评估量表对被试的快感缺失情况进行了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障碍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快感缺失和情绪-行为的分离。然而,不论是期待的还是不良的刺激条件下,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表现出显着的自我报告的“喜欢”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降低,从而提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较于健康对照组而言存在着严重的情感体验和动机行为之间的分离。另一方面,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情绪-行为的分离主要表现在唤醒反应阶段对不良刺激的回避以及对期待刺激的寻求中。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障碍患者都表现出愉快体验能力的下降以及动机的缺乏,但三组患者情绪-行为分离的模式有所不同。这一发现提供了一个潜在的不同精神障碍患者快感缺失和动机缺乏的共同的心理病理机制,有助于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以及新的干预方法的发展。陈楚侨及其团队目前正计划探究这一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以及双相障碍患者身上所观察到的情绪-行为分离现象的内在神经机制。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北京市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基金、北京市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科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