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钾血症新药!阿斯利康Lokelma(环硅酸锆钠散)美国标签更新,纳入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给药方案! |
![]() |
2020年04月28日讯 /BIOON/ ---(AstraZeneca)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批准其新型口服降钾药物Lokelma(利倍卓 ,通用名:sodium zirconium cyclosilicate,环硅酸锆钠散)标签更新,纳入一种专门用于治疗接受慢性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高钾血症的给药方案。
此次批准基于IIIb期DIALIZE试验的阳性结果,这是有史以来评估一种钾结合剂用于稳定透析患者的第一个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该试验评估了Lokelma用于接受稳定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治疗高钾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Lokelma治疗组有显著更高比例的患者(41.2%)达到主要终点并被归类为应答者(在治疗最后4周的长透析间期[LIDI]后的四分之三的血液透析过程中维持透析前的正常钾水平[4-5 mmol/L],无需紧急抢救治疗),安慰剂组比例仅为1.0%,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临床意义。抢救性治疗是指对严重高钾血症进行的任何必要的紧急治疗干预,以降低血钾水平。该试验中观察到的Lokelma的安全性与之前的试验一致。
Lokelma是一种钾结合剂,用于治疗成人高钾血症。由于Lokelma起效延迟,不应作为危及生命的高钾血症的紧急治疗。
此次批准,是继2018年批准Lokelma治疗成人高钾血症之后,美国首次对Lokelma进行标签更新。标签更新现在包括一个针对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给药方案,在非透析日每日一次、起始剂量为5g;在血清钾>6.5 mmol/L的患者中,在非透析日每日一次、起始剂量为10g。
阿斯利康生物制药研发部执行副总裁Mene Pangalos表示:“美国有50多万患者患有透析依赖性终末期肾病,可能面临高钾的危险。随着批准的更新,Lokelma标签现在包括了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重要剂量指南。”
高钾血症(通常分类为血清钾水平>5.0 mmol/L)是一种以血液中钾含量升高为特征的严重疾病,高发于慢性肾脏病(CKD)和/或心力衰竭(HF)患者中,血液透析患者或使用常规心脏病药物(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患者罹患高钾血症的风险更高。在全球范围内,CKD患者多达7亿人、HF患者多达6400万人。在伴有CKD和/或HF的患者中,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在23%至47%。
Lokelma的活性药物成分为环硅酸锆钠,这是一种不溶于水、不被吸收的钾离子结合剂,适用于治疗成人高钾血症。环硅酸锆钠采用的创新离子捕获技术,对钾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因而具有更快的起效时间与更好的耐受性。无论何种高钾血症潜在诱因,且无论年龄、性别、种族、是否有共病或是否联合使用RAASi,环硅酸锆钠均可降低患者血钾水平并将其维持在正常水平。
截至目前,Lokelma已在美国、欧盟、加拿大、中国(包括大陆和香港)、俄罗斯、日本被批准用于治疗高钾血症患者。最近,Lokelma收到了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关于更新给药标签以纳入稳定血液透析中高钾血症患者给药方案的积极意见。欧盟委员会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做出批准的审批决定。
在中国,Lokelma(利倍卓,环硅酸锆钠散)于2020年1月获批,用于治疗成人高钾血症。高钾血症药物治疗领域经历了近60年的空白期,作为中国首个上市的创新型药物,Lokelma(利倍卓,环硅酸锆钠散)的获批标志着高钾血症治疗在中国迎来新时代。
此前,中国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可在快速控制血钾的同时长期维持血钾稳定。Lokelma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全球高钾血症患者的和中国药效学研究中进行了广泛的证实。研究数据显示:Lokelma服药1小时后即开始起效,达到正常血钾水平的中位时间是2.2小时,48小时内98%的患者达到正常血钾水平。近九成患者治疗1年维持血清钾 5.1mmol/L且在28天持续治疗期间,安全性与安慰剂无差异,治疗1年耐受性良好。
2019年上半年,环硅酸锆钠散因独特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疗效,可帮助高钾血症患者解决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第二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予以优先审评审批。(100医药网100yiyao.com)
原文出处:LOKELMA US Label Updated to Include Dosing Guid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kalemia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on Hemodialysis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Environ Sci Technol:污水处理厂排出的“隐形杀手”——纤维与碎片微塑料成抗生素耐药基因载体,加剧水环境健康风险 (2025-07-10)
- 不抽烟,为什么会得肺癌?Nature:科学家揭秘空气污染如何促进非吸烟人群肺癌的发生 (2025-07-10)
- 江南大学发表最新Cell子刊论文 (2025-07-10)
- 赛多利斯推出 iQue® 5 高通量流式细胞分析仪:快速、灵活、智能,重构高通量筛选体验 (2025-07-09)
- STTT:上中医/北中医团队最新成果证实,天然产物乙酰缬草三酯通过双重铁死亡机制,抑制肠癌的生长、转移和耐药 (2025-07-09)
- Nature系列综述:CAR-T在自身免疫疾病中异军突起,将面临哪些挑战? (2025-07-09)
- Cell Rep Med:癌症诊断新突破!细胞外囊泡“巨无霸”成为液体活检的黄金标记物 (2025-07-09)
- Fertil Steril:定制完美宝宝?基因编辑前夜的抉择——一文读懂PGT-M技术的是与非 (2025-07-09)
- Nat Cancer:科学家破解乳腺癌耐药新机制——γδ T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共谋” (2025-07-09)
- 无需植入支架!血管闭塞患者有了新选择 (2025-07-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