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吃寿司吗?自1978年以来,海洋鱼类寄生虫数量增加了283倍 |
![]() |
2020年4月23日讯/BIOON/---下次你吃生鱼片(sashimi)、生鱼片寿司(nigiri)或其他形式的生鱼时,可以考虑快速检查一下是否有寄生虫。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鲜的人群中,一种能够传播到人体中的寄生虫的丰度急剧增加。这可能意味着当吃寿司时,你吃到的不仅仅是寿司,还有寄生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种寄生虫的数量增加了283倍,以前每100个海鱼体内拥有平均不到1个寄生虫,现在几乎每个海鱼体内都有寄生虫。这可能对不经意间吃到它们的人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的健康产生了影响。有58%的人类传染病是由动物传播到人类身上,这些寄生虫牵连着整个食物链。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t’s a wormy world: Meta‐analysis reveals several decades of change in the global abundance of the parasitic nematodes Anisakis spp. and Pseudoterranova spp. in marine fishes and invertebrates”。
图片来自Global Change Biology, 2020, doi:10.1111/gcb.15048。
数以千计的论文在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时间里研究了这种称为异尖线虫(Anisakis)或者鲱鱼线虫(herring worm)的寄生虫的丰度。但是这是首项研究将这些论文结合在一起来探究这种寄生虫的全球丰度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
论文通讯作者、华盛顿大学水产与渔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Chelsea Wood说,“这项研究将许多论文结合在一起,展示了近40年来的全球变化情况。这很有趣,这是因为它显示了人类和海洋哺乳动物面临的风险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了解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有助于了解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并不兴旺的原因。”
尽管有了这个名字,但鲱鱼线虫可在各种海洋鱼类和鱿鱼物种中找到。当人们吃了活的鲱鱼虫后,这种寄生虫就会侵入肠壁,引起类似于食物中毒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寄生虫在几天后就会死亡,这些症状也就消失。Wood解释道,这种称为异尖线虫病(anisakiasis)的疾病,但很少被出来,这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他们只是遭受了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
在这种寄生虫在海洋中孵化后,它们首先感染小型甲壳类动物,如底栖虾或桡足类动物。当小鱼吃了受感染的甲壳类动物后,这种寄生虫就会转移到它们的体内,当大鱼吃了较小的受感染鱼后,这种情况仍然会继续下去。
人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吃了含有这种寄生虫的鱼后,就会被感染。它们在人的肠道中不能繁殖,也不能存活几天以上,但在海洋哺乳动物体内,它们可以持续存在并繁殖。
Wood解释说,海鲜加工者和寿司店的厨师在发现鱼中的这种寄生虫并在它们到达杂货店、海鲜市场或寿司吧的顾客面前将它们挑出来方面是很有经验的。这种寄生虫的长度可以达到2厘米,大约相当于美国5美分硬币的大小。
Wood说,“在海鲜加工和寿司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人们都善于从鱼身上发现这种寄生虫,并将它们去除。”不过,部分寄生虫在这些筛选步骤中未被挑出来。尽管如此,研究了一系列海洋寄生虫的Wood说,她很喜欢吃寿司,而且经常去吃。对于仍然担心这些寄生虫的寿司消费者,她建议将每块寿司切成两半,并在吃之前寻找它们。
为了进行分析,这项新研究的作者们在网上搜索了所有提到异尖线虫以及另一种称为拟地新线虫(Pseudoterranova)或者说“鳕鱼线虫(cod worm)”的寄生虫的存档文献。他们根据设定的标准对这些文献进行删减,最终只保留了在特定时间点上估计了每种寄生虫在鱼类中的丰度的文献。虽然异尖线虫的丰度在1978年至2015年的研究期间内增加了283倍,但是拟地新线虫的丰度没有变化。
虽然这些海洋寄生虫对人类的健康风险相当低,但是科学家们认为它们可能会对海豚、鲸鱼和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寄生虫实际上是在这些动物的肠道中繁殖,并通过海洋哺乳动物的粪便释放到海洋中。Wood说,虽然科学家们迄今为止并不知道这些寄生虫对海洋哺乳动物的生理影响,但是它们可以在哺乳动物体内存活多年,这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Wood说,“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是,我们如今知道海洋哺乳动物存在这种大规模的、不断上升的健康风险。人们通常并不认为寄生虫可能是一些海洋哺乳动物数量没有反弹的原因。我希望这项研究能促使人们将肠道寄生虫作为限制濒危和受威胁的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增长的潜在上限来看待。”
这些作者们还不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过去几十年来异尖线虫的大量增加,但是他们说,气候变化、由化肥和径流带来的更多营养物质以及同期海洋哺乳动物种群的增加都可能是潜在的原因。
自1972年以来,海洋哺乳动物一直受到《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的保护,这使得许多海豹、海狮、鲸鱼和海豚的种群得以增长。Wood说,由于这些寄生虫在海洋哺乳动物体内繁殖,而且它们的增长与哺乳动物的增长发生在同一时间段,这是最合理的假设。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Environ Sci Technol:污水处理厂排出的“隐形杀手”——纤维与碎片微塑料成抗生素耐药基因载体,加剧水环境健康风险 (2025-07-10)
- 不抽烟,为什么会得肺癌?Nature:科学家揭秘空气污染如何促进非吸烟人群肺癌的发生 (2025-07-10)
- 江南大学发表最新Cell子刊论文 (2025-07-10)
- 赛多利斯推出 iQue® 5 高通量流式细胞分析仪:快速、灵活、智能,重构高通量筛选体验 (2025-07-09)
- STTT:上中医/北中医团队最新成果证实,天然产物乙酰缬草三酯通过双重铁死亡机制,抑制肠癌的生长、转移和耐药 (2025-07-09)
- Nature系列综述:CAR-T在自身免疫疾病中异军突起,将面临哪些挑战? (2025-07-09)
- Cell Rep Med:癌症诊断新突破!细胞外囊泡“巨无霸”成为液体活检的黄金标记物 (2025-07-09)
- Fertil Steril:定制完美宝宝?基因编辑前夜的抉择——一文读懂PGT-M技术的是与非 (2025-07-09)
- Nat Cancer:科学家破解乳腺癌耐药新机制——γδ T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共谋” (2025-07-09)
- 无需植入支架!血管闭塞患者有了新选择 (2025-07-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