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新冠病毒可能破坏血红蛋白,阻止氧气送达全身

新冠病毒可能破坏血红蛋白,阻止氧气送达全身

近日,意大利药理学者安娜丽莎·基乌索洛(Annalisa Chiusolo)表示发现了新冠病毒的可能致病机制:新冠病毒会破坏血红蛋白,而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用于运输氧气的蛋白质。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4日报道,根据基乌索洛的理论,新冠病毒破坏血红蛋白,从而让人体中的氧气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也就是说,红细胞无法将氧气输送到全身,最终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种状况下液体会积聚在肺部气囊中,阻止人体获得氧气。

基乌索洛认为这种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男性相对于女性受到新冠病毒的影响更大,而孕妇和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较小。

基乌索洛指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值可能是一个评估新冠病毒感染情况的重要参数。男性体内血红蛋白的正常值要高于女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男性患有新冠肺炎的几率会高于女性。而儿童则是因为对铁的需求更高,因而血红蛋白值较低,所以儿童和孕妇的感染几率较低,且感染后恢复情况较好。

基乌索洛还表示,老年人或是中年患者也更容易患上新冠肺炎,这是因为他们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附着于血液中的糖而形成的。

基于这种理论,基乌索洛评估了新冠肺炎治疗备选药物羟氯喹的药效。根据基乌索洛的说法,羟氯喹通过与芽子碱甲酯(EME)的铁原卟啉结合而阻断疟疾致病的关键酶。铁原卟啉是血红蛋白分子的一个成分,可帮助氧气与其结合,因而也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

但基乌索洛也承认,羟氯喹可能有不良副作用,尤其是在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当中。

基乌索洛的理论得到了一些顶级科学家的认可,但也有一些专家表示疑惑。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药物模型和药物设计研究所所长,弗劳恩霍夫药物发现与传递项目中心负责人阿米拉姆·戈德布鲁姆(Amiram Goldblum)表示,在最近3个月提交的8500多篇与新冠病毒有关的论文当中,都没有提及新冠病毒会攻击血红蛋白的卟啉。

“据我所知,新冠肺炎重症发作时,血氧的降低是因为肺细胞转变为更坚硬的纤维状实体,这与肺气肿相类似。”戈德布鲁姆对《耶路撒冷邮报》表示,如果病毒“吞噬”了血红蛋白的卟啉,那么第一个作用应该是,这会影响人体氧气的摄入量,但也会让人身体虚弱,这一点很容易得知。(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