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拟南芥转录因子基因BP在调控植物种子萌发中的应用”获发明专利

“拟南芥转录因子基因BP在调控植物种子萌发中的应用”获发明专利

拟南芥又名鼠耳芥、阿拉伯芥、阿拉伯草,拉丁文名为Arabidopsis thaliala (L.) Heynh。拟南芥作为一种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西北部。在我国的内蒙、新疆、陕西、甘肃、西藏、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生长。拟南芥植株较小(一个8cm见方的培养钵可种植4-10株)、生长周期短(从发芽到开花约4-6周)、结实多(每株植物可产生数千粒种子)。拟南芥的形态特征分明(图1),莲座叶着生在植株基部,呈倒卵形或匙形;茎生叶无柄,呈批针形或线形。侧枝着生在叶腋基部,主茎及侧枝顶部生有总状花序,四片白色匙形花瓣,四强雄蕊。长角果线形,长约1-1.5cm,每个果荚可着生50-60粒种子。

5月11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刘勋成等科研人员完成的“拟南芥转录因子基因BP在调控植物种子萌发中的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发明的拟南芥转录因子基因BP编码的转录因子BP是Ⅰ类KNOX 亚家族的成员,其作为正调控因子参与了PHYB介导的光起始种子萌发过程。转录因子基因BP的T-DNA插入突变体bp-1和bp-9抑制种子萌发,而超表达转录因子基因BP后种子萌发率显着提高,表明转录因子基因BP在调控种子萌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发明揭示了转录因子BP调控PHYB依赖调控种子萌发的机制,提供了转录因子基因BP在植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方向,对于培育高萌发率的转基因植物具有重要价值。(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