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愈合大孔微球的新型肿瘤疫苗研究取得进展 |
![]() |
利用已批准的安全性好的简单材料,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其发挥更高的性能,是剂型快速进入临床应用转化的重要策略。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基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聚乳酸简单材料开发新型肿瘤疫苗取得进展,其独特的“抗原后包埋”、“多样化装载”、“免疫环境协同调控”等特性极大地提高了抗原利用率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显着抑制了进展。该工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
肿瘤免疫疗法在2013年被Science评为十大科学突破榜首。在众多免疫疗法中,肿瘤疫苗能够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杀伤肿瘤,极具临床应用潜力。然而单独抗原进入体内后免疫原性非常弱,难以激发有效的免疫应答。
针对该难题,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剂型与生物材料团队研究员马光辉和魏炜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和创制了一系列疫苗递送新剂型,在动物模型上已成功用于、、淋巴癌等恶性的预防和治疗,并且部分剂型已通过伦理批准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相关工作相继发表于Nat Mater 2018, 17, 187、Nat Commun 2017, 8, 14537、Adv Sci 2017, 4, 1700083、ACS Nano 2015, 9, 4925、ACS Cent Sci 2019, 5, 796、Small 2018, 14, 1704272、Biomaterials 2013, 34, 8291等期刊上。
针对抗原装载方法复杂、需要多次注射免疫、体内有效利用率低、交叉提呈较弱的问题,同时确保疫苗剂型安全性和成药性,该团队提出了基于聚乳酸(批准材料)自愈合大孔微球的新策略。利用聚乳酸较低的玻璃态转化温度,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将溶液中的抗原有效封装在大孔球内部,这种简单独特的“后包埋”的方法不仅保护了抗原的生物活性,并且利于医院剂型的现场配置。
同时,通过对微球尺寸和降解速率的合理设计,可以在注射部位分别实现对抗原提呈细胞募集和抗原释放的精准调控,最大化提升抗原的摄取效率。另外,聚乳酸降解后产生的乳酸分子可在注射部位产生微酸环境,以此促进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和抗原在细胞内的交叉提呈,进而强化后续的细胞免疫应答。
据研究人员介绍,大孔微球可以作为疫苗的底盘,内部适合装载多肽、蛋白、核酸等多种亲水性抗原,而骨架还可以同时负载单磷酰脂质A(MPLA)、咪喹莫特等疏水性佐剂,以满足不同疫苗剂型的需求。
基于上述优势,该肿瘤疫苗剂型在动物模型上单次注射后即可诱导高效且长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乳腺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模型和蛋白抗原、多肽抗原、新抗原上取得了优于商品化剂型(AS04)的疗效,并且展示出了非常好的安全性。该剂型目前正在与医院合作申请临床伦理,用于新抗原的个体化免疫治疗。(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细胞》:长痛短痛都能治,能避免成瘾的新机制镇痛药来了 (2025-05-24)
- 全球制药创新指数TOP10出炉 (2025-05-24)
- 《自然·遗传学》:MSKCC团队发现,APOBEC3相关突变特征驱动乳腺癌耐药,可在乳腺癌早期或治疗前进行检测 (2025-05-23)
- 第一轮会议通知 (2025-05-23)
- STM:帕金森病治疗新突破!复旦/中科院团队发现,口服小分子MEK1/2抑制剂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α (2025-05-23)
- Nature Aging:付小龙/柴人杰/高建刚团队发现老年人听力下降的治疗靶点 (2025-05-23)
- 济民可信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获批上市 (2025-05-23)
- 小堂浴疗仪亮相老博会:从纳米助浴到小分子团浴疗的"心"飞跃 (2025-05-23)
- 存在适度诊疗等违规行动!北京7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被处置 (2025-05-23)
- 对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加推进完成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 (2025-05-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