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万能酶”全长结构终被破解 |
![]() |
P450酶含有血红素且能催化羟化、环氧化、脱烷基化、碳-碳偶联、氧化裂解等各式各样不同反应,因而被称为“红色万能酶”,通过酶催化可解决药物和化学品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自P450酶被发现数十年来,其晶体结构一直没能被解析出来,催化机理也困扰着科学界。
近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陈纯琪教授团队,和马立新教授、郭瑞庭教授合作,成功破解难题,在P450酶完整催化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阐明了电子如何从还原酶区域进入底物结合区的反应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上。
易断裂降解,难识P450酶真面目
“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多不同种类的P450酶,它们参与细胞的生理调控、药物代谢以及许多重要药物的合成。”陈纯琪介绍,比如我们人类的染色体上就带有超过50个P450酶的基因,它们负责胆固醇、固醇类激素和维生素D等重要化合物的合成;许多具有药物活性的植物或微生物次级代谢物(如青蒿素、紫杉醇),也是由P450酶负责催化合成的;还有一些药物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单纯以人工合成方法大量生产极为困难,而P450酶能够对这类复杂过程进行精准调控。
科学家们发现,P450酶能够识别多种底物(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由此利用基因工程改造P450酶来量身定制化学反应,成为一个热门研究方向。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诺德教授,就是利用改造P450酶实现各种特殊的化学反应而获奖。
一个完整的P450酶系统由3个部件组成:带有血红素的底物结合区;负责产生电子的还原酶;连接底物结合区和还原酶的通道。“这就像一个电器需要插上电才能工作,带有血红素的底物结合区就像电器本身,供电的插座就像还原酶,而电线就是连接两端的电子通道。”陈纯琪解释道,在建立一个P450酶反应系统时需要把所有组件都找齐了,组装在一起后才能进行催化反应。有一些三种组件都串联在一起的P450酶,称作“自给自足P450酶”,这样的系统不需要另外寻找相匹配的“供电器”与“电线”,因此在应用的时候有巨大优势,也是方便科学家们研究的“明星”P450酶。
P450酶的血红素结合区识别底物机制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针对底物结合区的改造工程也有非常多的研究报道,但是对于电子如何从还原酶送入活性中心却仍有许多未知之处。而这需要获得P450酶的晶体结构,即完全看清酶的长相。由于全长P450酶在表达、纯化后,酶蛋白很容易断裂、降解掉,因此难以获得其完整的晶体,识别全长P450酶的结构也一直没有任何突破。
“看”清全长结构,解开P450酶催化路径
陈纯琪带领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团队经过不懈的努力,找到了一个来源于耐热菌中“自给自足”的P450酶,这个P450酶在70℃的高温下也特别稳定,也不会断裂或是降解,因此特别易于结晶。陈纯琪团队利用先进的X光晶体学技术,成功解析了“自给自足P450酶”的高分辨率全长结构。
“我们经过研究发现,整个P450酶的三个组成部件, 从基因序列的排序依次为:血红素结合区—还原酶结构域—铁氧还蛋白结构域。这三个区域各带有一个辅因子,三个辅因子成为P450酶内部电子传递的中转站。电子传递就像送快递一样,需要经过几个中转站。”陈纯琪介绍,晶体结构显示,血红素结合区和还原酶分别位于整个蛋白质的两端,血红素结合区这一端朝外,露出开口以方便底物进入,而电子传递经过几个中转站,最终成功送达到血红素进行酶催化反应。
科研人员观察到中间有许多的氨基酸,并证实了其中几个氨基酸对于P450酶的电子传递很重要。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首次解析“自给自足P450酶”的全长三维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对于其他各类P450酶的改造与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陈纯琪表示,他们研究团队目前正利用所获得的结构学信息,加速对P450酶进行更加深入的设计改造,以期培育出能催化更多重要反应的新酶,早日实现P450酶的绿色生物工艺制造,并应用于生物科技、制药工程与化工产业。(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Environ Sci Technol:污水处理厂排出的“隐形杀手”——纤维与碎片微塑料成抗生素耐药基因载体,加剧水环境健康风险 (2025-07-10)
- 不抽烟,为什么会得肺癌?Nature:科学家揭秘空气污染如何促进非吸烟人群肺癌的发生 (2025-07-10)
- 江南大学发表最新Cell子刊论文 (2025-07-10)
- 赛多利斯推出 iQue® 5 高通量流式细胞分析仪:快速、灵活、智能,重构高通量筛选体验 (2025-07-09)
- STTT:上中医/北中医团队最新成果证实,天然产物乙酰缬草三酯通过双重铁死亡机制,抑制肠癌的生长、转移和耐药 (2025-07-09)
- Nature系列综述:CAR-T在自身免疫疾病中异军突起,将面临哪些挑战? (2025-07-09)
- Cell Rep Med:癌症诊断新突破!细胞外囊泡“巨无霸”成为液体活检的黄金标记物 (2025-07-09)
- Fertil Steril:定制完美宝宝?基因编辑前夜的抉择——一文读懂PGT-M技术的是与非 (2025-07-09)
- Nat Cancer:科学家破解乳腺癌耐药新机制——γδ T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共谋” (2025-07-09)
- 无需植入支架!血管闭塞患者有了新选择 (2025-07-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