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CSCO指南重磅发布 三大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一网打尽

CSCO指南重磅发布 三大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一网打尽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办的"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近日于线上顺利召开,会上专家学者们对2020CSCO消化道指南更新做了总结,近几年颇受关注的免疫治疗在新版指南中地位突显,地位相较于旧版指南有所提升。今天笔者就食管癌、胃癌、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指南更新要点做一汇总,供各位读者参考。晚期食管癌二线免疫治疗更新要点卡瑞利珠单抗 I级推荐(鳞癌,1A类证据)从本版指南的具体更新来看,对于"PS=0-2"的患者,I级专家推荐方案新增卡瑞利珠单抗(鳞癌,1A类证据)。该推荐主要是基于随机、开放、化疗药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ESCORT研究结果,作为在中国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中开展的首项、最大样本的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ESCORT研究共纳入457例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卡瑞利珠单抗组和化疗组分别为228例和220例),分别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治疗(200 mg,每2周给药一次)或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方案治疗:多西他赛(75 mg/m2,每3周给药一次)或伊立替康(180 mg/m2,每2周给药一次)。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卡瑞利珠单抗可显着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OS,8.3个月对6.2个月),降低死亡风险近30%,提高客观缓解率(ORR,20.2%对6.4%),延长应答持续时间(DoR,7.4个月对3.4个月),并且无论PD-L1表达状态,食管鳞癌患者相比化疗都可以从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获益。在安全性方面,卡瑞利珠单抗的耐受性良好,安全、可控。卡瑞利珠单抗组≥3级药物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仅为化疗组的1/2(19.3%对39.5%)。在研究方案上,ESCORT研究也充分考虑了中国食管鳞癌晚期一线治疗多采用紫杉醇治疗,二线化疗对照药物上选择多西他赛或伊立替康,更适合中国的临床实践。综合以上所述,新版指南发布会上专家们表示,ESCORT研究堪称中国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的里程碑研究。帕博利珠单抗 I级推荐(鳞癌,PD-L1 CPS≥10,1A类证据)帕博利珠单抗(鳞癌,PD-L1 CPS ≥10,1A类证据)由旧版指南中的III级专家推荐"晋升"为I级专家推荐,证据级别也由2B调整为1A。KEYNOTE-181研究中证实,相较标准化疗,帕博利珠单抗可显着改善既往接受过一次系统性治疗的转移性食管癌PD-L1阳性(CPS≥10)患者的OS。然而,KEYNOTE-181的研究中同时入组了鳞癌和腺癌患者,并且仅在CPS≥10的食管鳞癌患者中获得了阳性结果。因此,根据KEYNOTE-180及KEYNOTE-181审批的适应证也仅是针对接受过一线治疗后病情进展,且PD-L1阳性(联合阳性分数:CPS≥10)的复发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在线上发布会上,专家们指出,帕博利珠单抗在后期补充的中国扩展队列的研究中,入组的中国患者数量相对有限,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在中国食管鳞癌患者中的疗效。纳武利尤单抗 II级推荐(鳞癌,2A类证据)纳武利尤单抗由此前的III级专家推荐调整为II级专家推荐,证据级别由2B调整为2A。在ATTRACTION-3研究中,纳武利尤单抗对419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降低死亡风险23%,改善中位OS 2.5个月。新版指南发布会上,有专家表示,ATTRACTION-3入组的患者中并未包含中国患者,基于前文所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食管癌患者存在诸多差异,因此,纳武利尤单抗能否让中国患者有同样的获益,还需要更多数据证实。胃癌三线免疫治疗更新要点纳武利尤单抗单药,1A类证据,I级推荐(依据为ATTRACTION-2 III期研究);ATTRACTION-2 III期研究结果:纳武利尤单抗组ORR为11.9%,中位应答时间1.6个月,疗效持久,中位持续缓解时间长达9.8个月;纳武利尤单抗2y-OS率显着高于安慰剂(10.6% vs. 3.2%,p<0.0001),治疗缓解的胃癌患者生存更佳,中位OS长达26.6个月;纳武利尤单抗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治疗相关发生率低且轻微,3/4级发生率仅10%。帕博利珠单抗单药适用于PD-L1 阳性联合分数(CPS)≥1的患者,IB类证据,II级推荐(依据为KEYNOTE 059研究)。KEYNOTE 059研究结果:1.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晚期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GEJ)治疗,ORR达11.6%,疾病控制率(DCR)27.0%,中位PFS 2.0个月,中位OS 5.6个月,12个月OS率为23.4%。基于以上结果,2017年9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治疗PD-L1表达阳性且既往治疗后进展的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或GEJ胃癌。胆道一线治疗更新要点:I级专家推荐(1A 类证据):(1)多纳非尼(2)贝伐单抗(A)联合阿替利珠单抗(T)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