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针对新冠病毒SARS

针对新冠病毒SARS

2.

doi:10.1016/j.cell.2020.07.024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清华大学和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道,一种基于信使RNA(mRNA)的实验性SARS-CoV-2疫苗能在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两次注射这种疫苗足以产生强大的免疫力,完全防止小鼠感染SARS-CoV-2。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7月23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thermostable mRNA vaccine against COVID-19”。论文通讯作者为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秦成峰(Cheng-Feng Qin)博士、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王佑春(You-Chun Wang)博士和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英博(Bo Ying)博士。

秦成峰博士说,“这项研究中观察到的强劲保护作用和这种保护作用的明确免疫相关性,为未来COVID-19疫苗在人类中的开发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3.

doi:10.1016/j.cell.2020.06.044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一条重要防线是中和抗体的形成。这些抗体可以消灭入侵者,并且在预防和治疗SARS-CoV-2感染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科隆大学、德国感染研究中心、马尔堡菲利普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图宾根大学、法兰克福大学、慕尼黑大学和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一步阐明了这些抗体是如何形成的,并分离出了强效的SARS-CoV-2中和抗体。他们目前与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一起,对这些抗体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开发。预计它们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7月7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Longitudinal isolation of potent near-germline SARS-CoV-2-neutralizing antibodies from COVID-19 patients”。

论文通讯作者、科隆大学医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德国感染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Florian Klein教授解释道,“我们的目标是更好地了解对SARS-CoV-2的免疫反应,并确定可用于预防和治疗COVID-19的高度强效的抗体。”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科隆大学医院的Christoph Kreer博士补充道,“我们认为这类抗体在几周内有效,并可能在这段时间内预防COVID-19。”另一名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是科隆大学医院的Matthias Zehner博士。

4.

doi:10.1016/j.cell.2020.06.035

冠状病毒(CoV)是一组多样化的包膜病毒,可进一步细分为四个属:α-CoV、β-CoV、γ-CoV和δ-CoV。迄今为止,已知有7种CoV可导致人类疾病。其中,两种α-CoV(hCoV-NL63和hCoV-229E)和两种β-CoV(HCoV-OC43和HKU1)仅引起自限性的感冒类疾病。然而,其余三种β-CoV(SARS-CoV、MERS-CoV和SARS-CoV-2)则会危及生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临床上有效的预防或治疗人类高致病性CoV感染的药物,这凸显了疫苗开发的迫切性。在CoV中,嵌入包膜中的刺突蛋白(S)负责识别宿主细胞受体,以启动病毒进入细胞。S蛋白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是这种受体停靠的必要条件。SARS-CoV和SARS-CoV-2使用相同的功能性宿主细胞受体---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ACE2),而MERS-CoV使用人CD26(也称为人二肽肽酶4,hDPP4)。科学家们之前已揭示了这些CoV识别宿主细胞受体的结构基础。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通用的β-CoV免疫原设计,它克服了基于RBD疫苗的免疫原性限制。人们之前已经观察到CoV RBD二聚体,但它们的免疫原性尚未得到测试。他们发现,与传统的RBD单体形式相比,通过二硫键连接的RBD二聚体形式显著增强了抗体反应和中和抗体滴度。在小鼠模型中,它使得这些动物免受MERS-CoV感染,并缓解了肺部损伤。晶体结构显示这种RBD二聚体完全暴露了双受体结合基序(receptor binding motif, RBM),这是中和抗体识别的主要位点。

图片来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6.035。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6月28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universal design of betacoronavirus vaccines against COVID-19, MERS and SARS”。论文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戴连攀(Lianpan Dai)、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Chuan Qin)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Jinghua Yan)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高福(George F. Gao)院士。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