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米克隆 国家卫健委权威答案来了! |
![]() |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信息,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对新冠肺炎奥米克隆变异毒株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1.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发现和流行情况
2021年11月9日,南非首次从病例样本中检出新冠肺炎B.1.1.529突变株。短短两周内,该变异毒株成为南非豪登省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的优势变异毒株,增长迅速。11月26日,世卫组织将其定义为第五个“关注变异体(VOC)”,命名为希腊字母Omicron突变体。截至11月28日,南非、以色列、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奥地利和中国香港等。已经监控到了这种突变体的输入。国内其他省市未发现该突变体的输入。Omicron突变株最早是在南非发现并报道的,但并不意味着这种病毒是在南非进化形成的,发现突变株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起源地。
2. 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的可能原因
根据新冠肺炎数据库GISAID目前共享的信息,新冠肺炎Omicron突变株的突变位点数量明显高于近两年流行的所有新冠肺炎突变株,尤其是Spike蛋白突变。推测其发生可能有三个原因:(1)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进化,积累了大量突变,偶然传播;(2)动物群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时,病毒在动物群体传播过程中自适应进化,突变率高于人,然后溢出感染人;(3)突变株在新冠肺炎基因组变异监测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已经流行了很长时间。由于缺乏监测能力,无法及时发现其进化而来的中间代病毒。
3.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
目前,奥米克隆突变株的传播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数据。而Omicron突变株具有前4个VOC突变株的Alpha()、Beta()、Gamma()和Delta()刺突蛋白的重要氨基酸突变位点,包括增强细胞受体亲和力和病毒复制能力的突变位点。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数据显示,南非感染Omicron突变株的病例数急剧增加,Delta突变株被部分替代,因此传播力需要进一步监测和研究。
4. 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疫苗和抗体药物影响
结果表明,如果新冠肺炎S蛋白中存在K417N、E484A或N501Y突变,免疫逃逸能力会增强。然而,Omicron中的突变株具有“K417E48A501Y”的三重突变。此外,Omicron突变体中还有许多其他突变,可能会降低某些单克隆抗体的中和活性。突变的叠加可能会降低某些抗体药物对Omicron突变株的保护效力,现有疫苗的免疫逃逸能力需要进一步监测和研究。
5.Omicron中的突变株对国内目前使用的核酸检测试剂有影响吗?
Omicron突变株的基因组分析表明,其突变位点不影响我国主流核酸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Omicron中突变株的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S蛋白基因的高突变区,不位于中国第八版(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研究所全球发布的ORF1ab基因和N基因)公布的核酸检测试剂引物和探针的靶区。然而,南非多家实验室的数据表明,靶向S基因的核酸检测试剂可能无法有效检测奥米克隆突变体的S基因。
6. 有关国家和地区采取的措施
鉴于Omicron突变株在南非迅速流行的趋势,包括美国、英国、欧盟、俄罗斯、以色列、中国台湾省和香港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限制了来自南部非洲的游客入境。
7. 我国的应对措施
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对奥米克龙的变异毒株依然有效。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研究所建立了奥米克龙变异株的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监测病毒基因组,寻找可能的输入病例。上述措施将有助于及时发现可能输入中国的奥米克龙突变株。
8. WHO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建议
世卫组织建议各国加强在新冠肺炎的监测、报告和研究工作,并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来阻止病毒的传播;建议个人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包括在公共场所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佩戴口罩、开窗通风、保持双手清洁、咳嗽或用手肘或纸巾打喷嚏、接种疫苗等。避免去通风不良或拥挤的地方。与其他VOC突变株相比,Omicron突变株是否具有更强的传播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仍不确定,相关研究将在未来几周内获得初步结果。然而,众所周知,所有突变株都可能导致重症或死亡,因此防止病毒传播始终是关键,新冠肺炎疫苗在减少重症和死亡方面仍然有效。
9.面对新冠肺炎奥米克隆新突变株,公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该注意什么?
(1)戴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这也适用于奥米克隆的突变株。即使整个疫苗接种和加强注射已经完成,在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也需要佩戴口罩。此外,勤洗手,做好室内通风。
(2)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当出现疑似新冠肺炎症状,如发热、咳嗽、气短等症状时,及时监测体温并主动就诊。
(3)减少不必要的进出。短短几天,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从奥米克隆进口变异毒株的消息,我国也面临着进口这种变异毒株的风险,目前全球对这种变异毒株的了解还很有限。因此,应尽可能减少前往高风险地区的旅行,并加强旅行期间的个人防护,以减少在奥米克隆感染突变株的机会。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JAMA子刊:受教育程度高竟成AD负面因素?队列研究发现,在存在显著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与tau蛋白积累更快有关 (2025-07-09)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24岁或就埋下痴呆隐患!性格不好还易“加速”脑萎缩!两项研究:首次在24-44岁健康个体中检出痴呆风险因素;性格对脑健康很重要 (2025-07-08)
- 河北省医保局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 (2025-07-08)
- 我国树立欠缺食物平安危险隐患外部申报奖励机制 (2025-07-08)
- EAN2025:常见血检指标TyG或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下降速度! (2025-07-08)
- Neuron:大脑突触的“幕后英雄”,科学家揭示α2δ亚基调控神经信号强度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 |
![]() |
解决便秘的偏方 | 女孩向往 |
![]() |
![]() |
婴儿出生时瞬间 | 西红柿养生功效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