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原发性肝癌模型的构建和应用进展

原发性肝癌模型的构建和应用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复杂且不清楚。由于缺乏模拟人类肝癌的研究模型,人类肝癌的分子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仍然缓慢。近年来,人源化小鼠肝脏模型已广泛应用于药物验证和癌症等研究中。如果能够在人源化模型中将人原代肝细胞诱导成肝癌,将有助于解决肝癌发生的关键分子机制和临床前药物验证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李在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基因调控因子将人原代肝细胞转化为肝癌》的研究成果。用人原代肝细胞诱导原发性肝癌模型并应用。

为了筛选能够直接诱导原代肝细胞成为肝癌细胞的癌基因/突变型抑癌基因组合,研究人员采用多基因混合转染的方法转染原代细胞,利用肝脏的人源化小鼠模型进行体内筛选。最后发现诱导的肿瘤高表达MYC、TP53R249S和KRASG12D。荧光结果显示该类肿瘤细胞高表达GPC3、AFP和CK19,不表达EpCAM,证明该模型诱导的肿瘤为肝癌,即诱导性肝癌。进一步的验证表明,MYC和TP53R249S的联合表达可以诱导PHH直接原位转化为肝细胞癌(iHCC),而KRASG12D可以显著增加其成瘤率。生物学分析表明,iHCC与临床HCC样本具有相同的基因表达谱特征,且在连续移植后仍能保持HCC的特征。

结合转录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MUC1和FAP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而在正常肝脏中不表达。因此,分别制备了针对MUC1和FAP的嵌合抗原受体(CAR) T细胞,体内外杀伤结果表明,这两种细胞能有效杀伤iHCC细胞,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从该模型获得的肿瘤细胞用于在体外和体内评价MEK1/2抑制剂(曲马替尼)和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Bosini)对肝癌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联合用药能有效诱导肝癌细胞进入衰老状态并最终死亡,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为探索肝癌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实验和理论基础,诱导肝癌(iHCC)模型可用于探索肝癌早期标志物、筛选新靶点和评价肝癌药物疗效。

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d计划,国家和广东省重点研发。d计划和其他项目。

广州生命科学研究所在原发性肝癌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方面取得进展。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