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衰老》:中国科学家发现基因突变可以降低中国女性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
![]() |
来源:奇点蛋糕2022-08-12 09336017
作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D)可以说是研究人员的一大“心病”。真的太难了!毕竟目前我们连AD的病理生理机制都不清楚。
作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D)可以说是研究人员的一大心病。真的太难了!毕竟目前我们连AD的病理生理机制都不清楚。但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与AD相关的危险基因,其中有40多个与小胶质细胞功能相关,最著名的是APOE-4,这也是目前已知的散发性AD最强的危险因素[1]。
如果你携带了APOE-4,那就真的是瑟瑟发抖了,但是还有其他的基因在试图扛起重担,保护我们。
最近,香港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 衰老》期刊上进行的一项研究[2]发现,白细胞介素(IL)-33受体的分泌亚型ST2L(全长ST2),循环中可溶性ST2(sST2)的增加与女性AD患者更严重的病理改变有关,而IL1RL1 rs1921622 A等位基因可以降低sST2水平,增加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APOE-4女性AD的风险,减缓病理进展。而且这种联想在中国人身上比在欧洲人身上更强烈!
一些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被发现与AD有关,sST2就是其中之一。SST2作为诱饵受体,可以抑制IL-33-ST2的信号转导,IL-33-ST2是增强小胶质细胞清除淀粉样蛋白(A)能力,减少A积聚的信号通路,研究表明,轻度认知障碍(MCI)和AD患者血液中sST2的水平确实升高了[3,4]。然而,sST2水平失衡的机制以及它是否真的在AD病理中起作用仍不清楚。
为了找出sST2的作用,研究人员在香港招募了345名AD患者和345名健康对照(中国队列1)。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身体质量指数和受教育程度后,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D患者的血浆sST2水平显著升高,与AD相关的病理呈正相关,包括灰质体积减少、AD的血浆生物标志物p-tau181水平升高、神经退行性变(神经丝轻链蛋白,NfL)。
虽然女性血浆sST2水平低于男性,但对AD病理影响更大,相关性更强。与其他女性相比,APOE-4的女性sST2水平升高最多。
进一步分析表明,患者血浆和脑脊液sST2水平以及CSF sST2水平也与斑块A负荷呈正相关,这在女性中也更强。
研究人员将sST2注射到雌性5XFAD小鼠的脑室中28天,小鼠皮质中的A斑块负荷显著增加(P & lt0.05).特别是,它们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和致密A斑块显著增加,而低毒性的松散A斑块和总A斑块负荷没有显著变化。
斑块A负荷的增加可能与小胶质细胞有关。研究人员发现,虽然注射sST2增加了小胶质细胞的总数,斑块A周围的聚集,皮质区的增生,但小胶质细胞对A的吞噬作用下降了!A组的小胶质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ss T2=23.57% vs . 32.79%,P & lt0.01),A的吞噬能力下降11.3-17.0%(P & lt;0.05).
为了了解sST2如何影响AD的调节,研究人员在三个独立的队列中分析了血浆/脑脊液sST2水平与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队列是中国队列1和来自日本和欧洲的另外两个队列。
分析表明,女性的血浆sST2水平与年龄关系更大,脑脊液sST2水平也与年龄和性别有关,但年龄和性别仅分别占血浆和脑脊液sST2水平的6.92%和13.01%。似乎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大。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确定了中国coquet _ 1中sST2的关键遗传调控因子。他们确定了575个与血浆sST2水平显著相关的遗传变异,其中IL1RL1中或其周围的79个单倍型(一类在染色单体中具有统计相关性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sST2水平最密切相关。精细作图分析证实rs1921622(G/A)。
在中国队列1中,rs1921622 A等位基因与血浆sST2水平下降20%相关(等位基因剂量依赖性,P & lt0.001).rs1921622 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CSF sST2水平显著低于非携带者(P & lt0.05),而rs1921622占血浆和脑脊液sST2水平影响的18.04%。
研究人员发现,与非携带者相比,rs1921622 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脑内皮细胞表现出sST2转移。
录水平较低,表达sST2的内皮细胞也较少,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和CRISPR-Cas9技术,他们进一步确认,rs1921622位于sST2基因的增强子位置,调节内皮细胞中sST2的表达。对来自5个来自中国和欧洲的AD患者公开数据库的分析显示,sST2水平升高与中国和欧洲血统女性APOE-ε4携带者的AD风险增加均有关,而rs1921622 A等位基因则发挥了保护作用(OR=0.757,meta分析p值=7.78 10-5),但这种保护作用在总人群、男性APOE-ε4携带者、男性非APOE-ε4携带者和女性非APOE-ε4携带者中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sST2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和rs1921622的meta分析均显示,女性APOE-ε4携带者的AD风险与sST2/ rs1921622之间的关联在中国人群中比欧洲血统人群更强(p分别为5.55 10-4和0.017)。
rs1921622 A等位基因对AD的保护作用表现在延迟发病年龄、更高的认知评分和更大的内嗅皮层体积方面。在对一个存在A 斑块的女性APOE-ε4携带者亚组7年的追踪中,rs1921622 A等位基因携带者表现出了更缓慢的灰质萎缩。
前面我们提到过,给小鼠注射sST2会增加大脑皮质区域的A 斑块负荷,同时小胶质细胞对A 的吞噬能力减弱,那么rs1921622 A等位基因的保护作用很有可能是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实现的。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携带rs1921622 A等位基因和APOE-ε4的AD女性患者小胶质细胞和A 斑块之间的共定位增加,这表明,rs1921622 A等位基因通过增强小胶质细胞-A 相互作用,从而减少了A 病理病变。
基于此,他们继续分析了小胶质细胞的活动性,在1639个与rs1921622有关的差异化表达的小胶质细胞基因中,表达增加的主要与白细胞迁移和先天免疫反应有关,表达减少的主要与蛋白质折叠和mRNA剪切有关。
过去的研究发现过一些小胶质细胞激活基因,包括CD74、APOE和TREM2等,参与小胶质细胞的A 吞噬作用[5,6],在这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rs1921622 A等位基因也与这些基因的表达增加有关,而且还与小胶质细胞处于稳定状态的基因表达减少有关。
这些结果都表明,rs1921622 A等位基因通过促进携带rs1921622 A等位基因和APOE-ε4的AD女性患者的小胶质细胞向激活状态转化,从而起到了保护作用。
总的来看,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新的AD机制,即由sST2介导的小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导致A 斑块沉积增加,另外,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对携带APOE-ε4女性的AD发展具有保护作用的等位基因rs1921622 A,可以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减少sST2水平,减弱APOE-ε4相关遗传风险和病理变化,而且它的保护作用在中国人群中明显更强。
因此,更加深入地了解sST2如何受到遗传因素的调节,或许是未来AD干预策略和临床试验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Lambert J C, Ibrahim-Verbaas C A, Harold D, et al. Meta-analysis of 74,046 individuals identifies 11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Alzheimer s disease[J]. Nature genetics, 2013, 45(12): 1452-1458.
[2] Jiang Y, Zhou X, Wong H Y, et al. An IL1RL1 genetic variant lowers soluble ST2 levels and the risk effects of APOE-ε4 in female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s disease[J]. Nature Aging, 2022: 1-19.
[3] Fu A K Y, Hung K W, Yuen M Y F, et al. IL-33 ameliorates Alzheimer s disease-like pathology and cognitive declin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6, 113(19): E2705-E2713.
[4] Saresella M, Marventano I, Piancone F, et al. IL-33 and its decoy sST2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s disease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2020, 17(1): 1-10.
[5] Keren-Shaul H, Spinrad A, Weiner A, et al. A unique microglia type associated with restricting development of Alzheimer s disease[J]. Cell, 2017, 169(7): 1276-1290. e17.
[6] Thrupp N, Frigerio C S, Wolfs L, et al. Single-nucleus RNA-seq is not suitable for detection of microglial activation genes in humans[J]. Cell reports, 2020, 32(13): 10818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博腾生物与华隆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加速MATC细胞药物开发,突破实体瘤治疗瓶颈 (2025-05-13)
- 《细胞·代谢》:心脑相连!华科大团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诱导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新机制 (2025-05-13)
- 真实临床应用证实瑞维鲁胺为内脏转移mHSPC患者带来新希望 (2025-05-13)
- 锐正基因重磅产品和平台亮相2025 ASGCT年会 (2025-05-12)
- 西妥昔单抗β临床Ⅲ期研究发表Nature旗下高分期刊,国产EGFR抗体药物有望改写结直肠癌治疗格局 (2025-05-12)
- Cell:新研究表明乳酸调节人类先天性免疫系统的训练 (2025-05-12)
- 营养不良别忽视!最新研究发现: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帮肝脏类器官保住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蛋白 (2025-05-12)
- 《医疗东西网络贩卖质量治理规范》政策解读 (2025-05-12)
- 数智赋能 南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畛域立异利用 (2025-05-12)
- 对于进一步增强窘境儿童福利保证任务的意见 (2025-05-1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