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舒珠单抗重新定义骨转移的治疗 帮助肺癌骨转移患者持续获益 |
![]() |
来源:100医疗网2022-08-24 18:17
作为一种靶向RANKL的单克隆抗体,diluzumab可以阻止破骨细胞表面RANKL的激活,抑制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分化成熟,从而减少骨吸收,起到抗骨转移的作用。
骨转移是许多实体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远处复发的常见临床表现。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也可能有广泛的骨受累。以肺癌患者为例,骨转移是血行转移的主要部位之一,其发生率约为30%-40%。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6 -10个月。骨转移常导致多种骨并发症、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威胁其生存。因此,当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时,应
虽然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骨相关事件仍时有发生。肺癌骨转移的治疗和延缓骨相关事件的发生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双重好处,用药方便,重新定义骨转移的治疗。
2019年5月,首个抗RANKL单克隆抗体德舒珠单抗(Angavir)获准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骨巨细胞瘤;2020年11月,美国国家医疗产品管理局(NMPA)批准地妥珠单抗(Angavir)用于治疗实体瘤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患者。地妥珠单抗的出现为肺癌骨转移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结果显示,与唑来膦酸相比,地珠单抗显著延迟了骨转移引起的骨相关事件(SRE)的首次发生,中位时间为8.2个月,SRE的风险降低了17%(HR 0.83;95% CI:0.76-0.90;P 0.001),并且不需要根据肾脏状况监测或调整剂量/停用地珠单抗。此外,联合分析的结果还显示,地珠单抗可显著降低与首次和后续SRE相关的风险18%(HR 0.82;95% CI:0.75-0.89;P 0.001).也有研究数据表明,在肺癌骨转移的亚群中,与唑来膦酸相比,地珠单抗延长了1.2个月的总生存期(OS),并降低了20%的死亡风险。
对于肺癌骨转移患者,应用地舒珠单抗达到了延缓SRE起效时间和延长OS的双重效益。延长SRE的发病时间意味着患者在此期间可以不受病理性骨折等事件的影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增强其对治疗的依从性。与SRE患者相比,有效预防骨转移的患者显著延长了生存期并获得了OS益处。
与静脉输注唑来膦酸相比,地珠单抗只需皮下注射,更加方便。并且有数据支持,地珠单抗能显著延缓中重度疼痛的发作和加重,有效降低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率。唑来膦酸能比唑来膦酸更有效地降低骨转换标记物的水平。地舒珠单抗在药物疗效、药物经济学、使用方便性、患者依从性等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其与抗肿瘤免疫治疗的协同使用将为骨转移患者带来巨大的益处。
准确的狙击可以从源头上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
作为靶向RANKL的单克隆抗体,地鲁珠单抗可以阻止破骨细胞表面RANKL的激活,抑制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分化成熟,从而减少骨吸收,起到抗骨转移的作用。而双膦酸盐这种化学药剂主要是通过抑制甲羟戊酸途径来降低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相比之下,地舒珠单抗的作用位点更为前沿,能够准确结合RANKL,显著降低恶性骨转移中的破骨细胞活性。据文献报道,RANKL还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而地舒珠单抗能与肿瘤细胞上的RANKL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的骨转移。
此外,由于地舒珠单抗作为单克隆抗体的特点,通过非特异性网状内皮系统代谢,无肾毒性,肾脏安全性更好。但双膦酸盐需要通过肾脏清除,治疗后容易在人体肾脏内沉积,使用时间越长,沉积越多。因此,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需要谨慎或禁用。
期待地舒珠单抗用于实体瘤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的适应症尽快纳入医保。
骨转移是肺癌最常见的部位。因为肺癌的抗肿瘤治疗无法修复受损的骨骼,骨相关事件还是会发生。一旦发生骨相关事件,会中断初级治疗的连续性,影响预后的疗效,导致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双重下降。同时,患者的治疗费用也会大大增加。
因此,肺癌骨转移患者一旦确诊,骨靶向治疗应与原发病治疗相结合。一开始会有延缓骨相关事件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双重好处。
目前,地珠单抗治疗骨巨细胞瘤的适应症已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在药品可及性提高的同时,价格也大幅降至1060元/月。希望德舒珠单抗用于实体瘤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的适应症能尽快纳入医保,从而惠及更多骨转移人群,实现更多患者的双重受益。
参考数据
1,李,等.临床流行病学.2012;4:87 93.
2,赫什诉前线Oncol。2014;4:146.
3,Tsuya A,等肺癌。2007;57(2):229 232.
4、中国肺癌联盟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青年肺癌专家委员会。中国艾菲杂志。2019 Ap
r 20;22(4):187-207. Chinese.5,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地舒单抗获批上市. 2020.11.20
6, 钟红等. 骨靶向药物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治疗实体瘤骨转移的研究进展. 中南药学. 2021;19(10):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柳叶刀子刊:内脏脂肪每多半斤,认知年龄衰老0.7年,胖会让人变“傻” (2023-06-06)
- 研究揭示拟南芥RNA聚合酶V的转录延伸机制 (2023-06-06)
- Devel Cell:干细胞研究或能促使在机体其它部位产生血液 有望帮助治疗多种人类血液疾病 (2023-06-06)
- eLife:肥胖加速大脑衰老,体重减轻1%,大脑年轻9个月? (2023-06-06)
- 因美纳推出全新AI软件,可预测患者致病基因突变 (2023-06-05)
- 研究揭示炎症促进肿瘤免疫治疗抵抗新机制 (2023-06-05)
- 北理工团队制备全活性纳米药物,单次给药单次光照即可高效抑瘤,正携手业界推动新药落地 (2023-06-05)
- Cancer Res:上海交大熊华团队揭示二甲双胍抗癌新机制 (2023-06-05)
- Cancer Cell:癌细胞中的代谢过程或有望帮助开发治疗人类胶质母细胞瘤的潜在疗法 (2023-06-05)
- Nat Chem Biol:科学家有望重新思考并利用蛋白抑制剂方法来作为新型癌症疗法 (2023-06-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