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精神病学》:华山医院于金泰团队首次揭示血液生化指标与痴呆的关系 |
![]() |
老话说,人活七十岁,但如今,活一百岁并不稀奇。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痴呆症的数量正在上升。
以中国为例,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4亿,占总人口的18.70%[2]。与2010年相比,老年人口比例上升了5.44%。短短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想到这,奇点蛋糕不禁担心,什么时候才能退休?)
同时,根据中国老龄协会2021年发布的《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现状与发展报告》,60岁及以上老年痴呆症患者多达1507万人,换言之,痴呆症患病率高达6%[3]。
更遗憾的是,一旦得了痴呆症,没有特效药可用。我们只能通过识别痴呆症的危险因素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来拯救这个国家。
此前报道的与痴呆风险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6 (IL-6)、细胞因子和C反应蛋白(CRP)、神经营养因子、免疫代谢标志物、肝酶和代谢损伤标志物[4-10]。
然而,由于以往研究样本量小、随访时间不足、忽略了可能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发表偏倚,仍难以形成稳健可靠的痴呆风险相关指标体系。
此外,痴呆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与外周组织中氧化/炎症/生化途径的紊乱有关。因此,针对一整套血液实验室测试似乎更有可能找出与痴呆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明确了研究方向,接下来就是寻找合适的数据平台。于金泰团队再次利用了宝藏数据库英国生物银行(他们之前已经利用该数据库发表了10多篇SCI学术论文)。
英国生物银行收集了英国50万名40-69岁志愿者的基因信息、血液样本、生活方式和环境暴露数据,并跟踪记录了他们几十年的健康医疗记录[11-12]。
研究人员排除了患有痴呆症或没有基线随访数据的人,并在分析中纳入了407,190名受试者。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57.20岁,其中54.2%为女性,中位随访时间为9.19年。在随访期间,有5334例新发痴呆。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Cell重磅:发现肿瘤“破防区”,T细胞由此进入,促进免疫治疗成功 (2025-10-20)
- 黄曦教授团队开发创新性吸入式细胞疗法为攻克肺转移癌提供新策略 (2025-10-20)
- 登上Cancer Cell封面:中国创新“双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改变结肠癌治疗策略 (2025-10-20)
- Science :“一吻,一缩,一溜烟”——颠覆教科书的神经信号传递新机制 (2025-10-20)
- Sci Adv:破解白血病耐药谜题——癌细胞竟用“变形线粒体”逃逸治疗 (2025-10-20)
- 从“缺血管少免疫”到“全真模拟”! Sci Adv:PDMS微孔平台构建含血管+小胶质细胞的视网膜类器官,破解眼病研究困局 (2025-10-20)
- Nature:人类肠道中的“病毒卫士”——温和噬菌体的神秘面纱被揭开! (2025-10-20)
- Nature Medicine:生命之初的“无声告别”——解密反复IVF失败背后的遗传密码 (2025-10-19)
- 北京林业大学发表最新Science论文 (2025-10-19)
- 《癌细胞》:未曾设想的道路!科学家发现,肿瘤浸润细菌通过挤占肿瘤细胞的空间,破坏癌症上皮细胞相互作用,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对化疗耐药 (2025-10-1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