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子问题《自然》:刷新认知!EGFR变异甚至可以抗癌

子问题《自然》:刷新认知!EGFR变异甚至可以抗癌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非常具有侵袭性的癌症。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非常具有侵袭性的癌症。

先前的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扩增是GBM中一个重要的致癌驱动因素[1-2]。然而,许多针对EGFR的临床试验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表明EGFR扩增可能在GBM中具有不同的功能[3-4]。

据报道,约57.4%的原发性GBM伴有野生型EGFR(EGFRwt)基因的扩增,这与共扩增的GBM特异性突变EGFR VIII(外显子2-7缺失)[5-6]。研究表明,EGFRvIII可以协同触发配体诱导或组成型激活的EGFR信号转导(在没有EGFR配体的情况下,GBM中EGFR表达引起的自发二聚化引起的信号转导[7])。

还发现组成型和配体诱导的EGFR激活触发不同的信号通路[8-9]。目前,EGFR配体在GBM发生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GBM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因此,组成型和配体诱导的EGFR激活在GBM中的作用和功能值得探讨。

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Amyn A. Habib教授团队在《自然 细胞生物学》期刊上发表了该研究成果[10]。

他们发现EGFR的组成型激活通过激活TAB1-TAK1-NF- B-EMP1途径促进GBM细胞的侵袭。然而,配体诱导的EGFR激活可通过上调桥整合子3(BIN3)抑制Dock 7-Rhodotpase信号通路,导致GBM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下降。

简单来说,在EGFR扩增的GBM中,EGFR配体激活EGFR,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将EGFR的作用从癌基因变为抑癌基因!郭博士是论文的第一作者。

报纸首页截图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为了探讨配体诱导和组成型激活的EGFR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GBM中的生物学作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GBM细胞侵袭的作用在异种移植细胞系(PDX)和来自妙友国际医学有限公司的GBM神经球的原代培养细胞中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加入EGF(EGFR配体)抑制了几种表达EGFRwt或EGFRvIII EGFRwt的GBM细胞系的侵袭。用siRNA敲除EGFR后,EGF对侵袭的抑制作用被抵消,表明GBM的侵袭是由EGFR特异性介导的。

研究人员还发现,将低EGFR表达水平的GBM细胞暴露于EGF可以促进侵袭。然而,当EGFR在这些细胞系中过量表达时,加入EGF将抑制侵袭。

同时,用不同剂量的siRNA敲除EGFR,随着EGFR表达水平的降低,EGF逐渐从抑制向促进侵袭过渡,这表明EGFR表达水平决定了配体诱导的EGFR信号传导导致促进还是抑制侵袭。

同时,研究人员将GBM细胞注射到小鼠的大脑中,通过体内显微实验证实,EGF抑制了GBM细胞的侵袭,EGF诱导了许多高或低水平表达EGFR的细胞系的细胞增殖。

然而,当siRNA敲除Src胶原同源衔接蛋白(Shc)时,EGF诱导的增殖受到抑制。Shc敲除抑制了响应EGF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ERK)的激活,表明配体诱导的EGFR激活通过经典的Shc-ERK途径诱导增殖。

接下来,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了EGFR抑制GBM细胞侵袭的下游信号机制。

RNA微阵列分析、WB和qPCR结果显示,加入EGF后,BIN3是上调最高的基因。重要的是,siRNA敲低BIN3阻断EGF抑制GBM细胞侵袭的能力,而BIN3的过表达抑制细胞侵袭。

接下来,研究人员通过质谱鉴定了与BIN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发现了胞质分裂7(DOCK7)分子。

共沉淀实验表明,EGF诱导DOCK7与BIN3相互作用,siRNA敲除DOCK7,导致细胞侵袭力和RhoGTPase活性下降。

在DOCK7敲除的细胞中,EGF没有进一步抑制侵袭或降低RhoGTPase的活性,表明DOCK7位于BIN3的下游。同时,siRNA敲除BIN3,抵消了EGF引起的RhoGTPase活性下调。

研究人员还发现,EGF诱导GBM细胞中DOCK7-Y1118的酪氨酸磷酸化。DOCK7-Y1118F的突变导致突变体不能与BIN3结合。结果表明,DOCK7的酪氨酸磷酸化和BIN3的EGFR上调对于DOCK7-BIN3相互作用同样重要。

随后,将TGF (EGFR配体)注射到无胸腺小鼠的脑中以稳定表达。

的GBM12细胞或GBM9神经球细胞,结果表明,TGF 增加提高了小鼠存活率以及抑制了肿瘤侵袭能力。同时,在表达TGF 的肿瘤中,细胞增殖能力增强,但肿瘤体积明显减小。外源性输注EGF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

以上结果表明,配体诱导的EGFR激活通过上调BIN3,进而抑制DOCK7-RhoGTPase信号通路,导致GBM细胞增殖,侵袭能力下降。

紧接着,研究者探索了构成型EGFR信号通路在GBM细胞中的作用及背后机制。

研究者发现,上皮膜蛋白1(EMP1)是一个通过构成型EGFR信号上调的基因,siRNA敲降EMP1抑制了GBM中EGFR表达引起的细胞侵袭。

质谱分析表明,TAB1与TAK1可能参与了EGFR的构成型信号传导。并且,TAB1能够激活NF- B[11]。siRNA敲降TAB1导致构成型EGFR介导的侵袭、TAK1的激活和NF- B亚基p65磷酸化的丢失。siRNA敲降TAB1或TAK1也阻断了EGFR诱导的EMP1的上调,表明TAB1-TAK1-NF- B-EMP1信号轴驱动了构成型EGFR诱导的细胞侵袭。

此外,研究者发现,在构成型激活的EGFR中观察到低水平的EGFR酪氨酸磷酸化,这有利于激活NF- B-EMP1途径,促进细胞侵袭。而在配体诱导的EGFR中检测到高水平的EGFR酪氨酸磷酸化,这有助于激活EGR1-BIN3信号通路,抑制侵袭。

接下来,研究者发现Jak1和Jak3抑制剂Tofacitinib,在多个GBM细胞系中高度上调BIN3的水平,以及抑制细胞侵袭。Tofacitinib也能上调肝素结合的EGF水平(HB-EGF:EGFR配体),并诱导EGFR的高度激活。

同时,Tofacitinib阻断了STAT1和STAT3的磷酸化,而STAT3敲降模拟了Tofacitinib的作用,引起HB-EGF分泌增加、EGFR活化以及侵袭抑制。此外,西妥昔单抗能够完全抑制Tofacitinib诱导的EGFR活化、BIN3上调和侵袭抑制。

研究者又探索了Tofacitinib对于小鼠颅内GBM肿瘤的影响,肿瘤细胞为GBM12TGF 的小鼠(高水平的EGFR配体),从Tofacitinib治疗中没有额外受益。然而,肿瘤细胞为GBM12V的小鼠(低水平的EGFR配体)在Tofacitinib治疗后,肿瘤侵袭能力下降,小鼠生存率显著增加。

此外,Tofacitinib也增加了小鼠肿瘤的增殖能力。稳定敲降HB-EGF的GBM39细胞对Tofacitinib治疗更敏感。这些结果表明,Tofacitinib可能对EGFR配体水平较低的EGFR扩增的GBM肿瘤更有效。

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均证实了EGFR配体具有激活并逆转EGFR为抑癌基因的能力,为了在数据库中检测EGFR配体的表达情况,研究者进行了进一步的生信分析。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显示,7个EGFR配体在GBM中有不同的表达,其中HB-EGF、TGF 和EGF是GBM中最丰富的配体,EGFR配体在非EGFR扩增的GBM中具有非常强的致癌作用(P=0.0009)。然而,在EGFR扩增的GBM中,EGFR配体具有显著的抑癌作用(P=0.0355)。

由于EGFR配体在GBM发生发展中表现出的双重作用,研究者进一步探索了EGFR配体及相关蛋白与GBM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当GBM患者肿瘤内EGFR配体水平较低时,肿瘤细胞内EGFR的激活方式主要为构成型信号传导,而这部分患者的预后也较差。此外,相比于EGFR磷酸化水平较低的患者,EGFR磷酸化水平较高的患者,预后更好(P=0.0254)。并且,在36个GBM样本中,随着BIN3蛋白水平的升高,患者预后逐渐改善。

同时,为了了解EGFR及配体在肿瘤内是否存在区域表达的差异,研究者开展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结果表明,在36个切除的GBM样本中,EGFR的表达在肿瘤区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然而,HB-EGF在肿瘤中心部分的表达水平却更高,它也是这36个样本中最丰富的EGFR配体。更进一步的是,已有研究发现Sp1能促进HB-EGF的转录,Sp1的过表达上调了HB-EGF的表达水平[12]。同时,Sp1与HB-EGF共同定位于肿瘤组织相同的区域,这表明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调节了EGFR配体的区域表达。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在EGFR扩增的GBM中,EGFR配体激活EGFR并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将EGFR的作用从致癌基因转变为抑癌基因,而这依赖于配体诱导的EGFR激活,上调BIN3并抑制DOCK7-RhoGTPase信号通路来实现。

这意味着,基于EGFR和EGFR配体水平的患者分层,可能有助于预测能从靶向EGFR中获益的患者亚群。

参考文献

[1] Hatanpaa KJ, Burma S, Zhao D, Habib AA.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 glioma: signal transduction, neuropathology, imaging, and radioresistance. Neoplasia. 2010;12(9):675-684. doi:10.1593/neo.10688

[2] An Z, Aksoy O, Zheng T, Fan QW, Weiss WA.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d EGFRvIII in glioblastoma: signaling pathways and targeted therapies.Oncogene.2018;37(12):1561-1575. doi:10.1038/s41388-017-0045-7

[3] Karpel-Massler G, Schmidt U, Unterberg A, Halatsch ME. Therapeutic inhibition of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 high-grade gliomas: where do we stand?. Mol Cancer Res. 2009;7(7):1000-1012. doi:10.1158/1541-7786.MCR-08-0479

[4] Reardon DA, Wen PY, Mellinghoff IK. Targeted molecular therapies against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ast experiences and challenges. Neuro Oncol. 2014;16 Suppl 8(Suppl 8):viii7-viii13. doi:10.1093/neuonc/nou232

[5] Roos A, Dhruv HD, Peng S, et al. EGFRvIII-Stat5 Signaling Enhances Glioblastoma Cell Migration and Survival. Mol Cancer Res. 2018;16(7):1185-1195. doi:10.1158/1541-7786.MCR-18-0125

[6] Jahani-Asl A, Yin H, Soleimani VD, et al. Control of glioblastoma tumorigenesis by feed-forward cytokine signaling. Nat Neurosci. 2016;19(6):798-806. doi:10.1038/nn.4295

[7]Endres NF, Das R, Smith AW, et al. Conformational coupling across the plasma membrane in activation of the EGF receptor. Cell. 2013;152(3):543-556. doi:10.1016/j.cell.2012.12.032

[8] Chakraborty S, Li L, Puliyappadamba VT, et al. Constitutive and ligand-induced EGFR signalling triggers distinct and mutually exclusive downstream signalling networks. Nat Commun. 2014;5:5811. Published 2014 Dec 15. doi:10.1038/ncomms6811

[9] Guo G, Gong K, Wohlfeld B, Hatanpaa KJ, Zhao D, Habib AA. Ligand-Independent EGFR Signaling. Cancer Res. 2015;75(17):3436-3441. doi:10.1158/0008-5472.CAN-15-0989

[10] Guo G, Gong K, Beckley N, et al. EGFR ligand shifts the role of EGFR from oncogene to tumour suppressor in EGFR-amplified glioblastoma by suppressing invasion through BIN3 upregulation. Nat Cell Biol. 2022;24(8):1291-1305. doi:10.1038/s41556-022-00962-4

[11] Hirata Y, Takahashi M, Morishita T, Noguchi T, Matsuzawa A.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of the TAK1-TAB Complex. Int J Mol Sci. 2017;18(1):205. Published 2017 Jan 19. doi:10.3390/ijms18010205

[12] Miyata K, Yotsumoto F, Nam SO, et al. Contribut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SP1, to the promotion of HB-EGF expression in defense mechanism against the treatment of irinotecan in 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 Cancer Med. 2014;3(5):1159-1169. doi:10.1002/cam4.30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