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团队研发了一款视觉-触觉融合的智能微创神经内窥镜机器人 |
![]() |
来源: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2022-09-06 17336039
由刘宏斌研究团队和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联合研发的基于视觉-触觉融合的多模态智能微创神经内窥镜机器人系统在北京举行的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展出,备受关注。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所)3日向媒体发布消息称,由其刘宏斌研究团队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联合研发的基于视觉-触觉融合的多模态智能微创神经内窥镜机器人系统在北京举行的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亮相并展示,备受关注。
机器人辅助手术中的触觉丧失一直是困扰手术安全的国际性难题,尤其是在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机器人缺乏触觉已经成为阻碍其辅助神经外科微创手术的关键技术问题。
视觉-触觉融合智能微创神经内窥镜机器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供图
刘宏斌研究员表示,视觉-触觉融合智能微创神经内窥镜机器人成功解决了神经内窥镜用于颅内手术时难以实现高精度接触力和实时感知接触位置的技术瓶颈。
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生曹光林介绍,基于团队自主研发的手术器械接触检测算法,可以实现小于0.1N和1mm的手术器械颅内接触力误差和接触位置误差的实时检测。同时,团队成功研发了基于内窥镜图像和触觉感知的多模态融合柔顺力控制技术,能够实现自主安全的取镜,有效避免对重要脑组织的压迫,保障患者安全。
此外,视觉-触觉融合智能微创神经内镜机器人搭载了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与相关企业联合研发的智能手术导航系统,可实时跟踪手术器械,多角度观察病灶位置,引导器械定位导航,并在此手术阶段为手术医生提供关键解剖结构的提示和警示,确保手术安全。
根据R & ampd团队,智能手术导航系统平台融入了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的手术技术和经验。结合术前影像,可以帮助医生定位术中病灶。借助机械臂可以进行穿刺,进一步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精度。该设备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成本低、效率高、操作方便、易于推广等一系列优点。并能帮助基层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提高手术能力。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冯明教授表示,由于神经解剖复杂,神经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具有触摸和导航功能的手术机器人可以帮助神经外科医生更好地定位病灶,提高手术安全性,规划安全区域,避免损伤正常组织。未来结合5G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手术,惠及更多基层患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归100医学网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100医学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文章。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博腾生物与华隆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加速MATC细胞药物开发,突破实体瘤治疗瓶颈 (2025-05-13)
- 《细胞·代谢》:心脑相连!华科大团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诱导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新机制 (2025-05-13)
- 真实临床应用证实瑞维鲁胺为内脏转移mHSPC患者带来新希望 (2025-05-13)
- 锐正基因重磅产品和平台亮相2025 ASGCT年会 (2025-05-12)
- 西妥昔单抗β临床Ⅲ期研究发表Nature旗下高分期刊,国产EGFR抗体药物有望改写结直肠癌治疗格局 (2025-05-12)
- Cell:新研究表明乳酸调节人类先天性免疫系统的训练 (2025-05-12)
- 营养不良别忽视!最新研究发现: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帮肝脏类器官保住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蛋白 (2025-05-12)
- 《医疗东西网络贩卖质量治理规范》政策解读 (2025-05-12)
- 数智赋能 南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畛域立异利用 (2025-05-12)
- 对于进一步增强窘境儿童福利保证任务的意见 (2025-05-1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