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周政/徐冬衣合作揭示EB病毒抑制宿主DNA损伤反应的新机制 |
![]() |
来源:生物世界2022-09-13 17336039
本研究利用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揭示了EB病毒蛋白BKRF4调节宿主核小体组装和抑制宿主DDR的分子机制。
DNA携带着细胞的遗传信息,它的稳定传递和准确复制对生命体的生存至关重要。基因组整合、DNA错配或环境理化因素的影响都会造成DNA损伤,导致基因组不稳定,进而诱发癌症等疾病。因此,细胞进化出了完整的DNA损伤反应(DDR)系统来应对这些挑战。同时,由于更多的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引起宿主DDR,病毒发展出相关策略对抗宿主DDR,或者利用宿主DDR完成其生命周期,与宿主进行博弈。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是一种双链DNA基因组的疱疹病毒,与多种恶性肿瘤有关。发现EB病毒的包膜蛋白BKRF4与人组蛋白H2A-H2B二聚体和H3-H4四聚体相互作用,BKRF4破坏损伤修复因子RNF168的募集,干扰宿主DDR,BKRF4的高表达与病毒的致癌性有关。因此,揭示BKRF4识别和调控染色质结构的机制,对于分析EB病毒与宿主的博弈机制非常重要。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周政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徐东一研究员合作发表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的研究论文,题目是:爱泼斯坦-巴尔病毒蛋白bkrf4限制核组装抑制宿主抗病毒反应。
本研究利用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揭示了EB病毒蛋白BKRF4调节宿主核小体组装和抑制宿主DDR的分子机制。
分析了BKRF4组蛋白结合元件(HBD)和人H2A-H2B二聚体的高精度晶体结构,并通过核磁共振(NMR)、等温量热法(ITC)和下拉证明了BKRF4-HBD和H2A-H2B二聚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此基础上,单分子磁镊、凝胶迁移等实验证明,BKRF4-HBD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于半开放核小体而非完全折叠核小体的表面,并促进核小体解聚,抑制RNF168在染色质中的富集,调节宿主DDR。采用激光诱导DNA辐射损伤和荧光等实验方法,进一步证明了在DNA损伤发生后,BKRF4能迅速募集到细胞的DNA损伤位点。打破BKRF4与H2A-H2B二聚体的相互作用,会严重影响BKRF4在DSB位点的募集,使其失去抑制DDR信号的能力。
本研究揭示了EB病毒蛋白BKRF4通过结合宿主染色质和调节DDR过程中染色质组装来抑制宿主DDR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BKRF4-HBD的三元结合模型赋予了BKRF4-HBD与半开核小体相互作用的能力。与先前报道的KSHV、PFV和HCMV病毒蛋白通过识别核小体的酸性区域结合到核小体表面的模型不同,这项工作证明了一种新的核小体结合模型,并揭示了BKRF4识别DNA损伤、破坏染色质组装和调节宿主DDR的机制。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 Immunol:揭示常见代谢产物琥珀酸恶化人类炎性肠病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5-07-03)
- Nature Aging:炎症诱导表观遗传侵蚀,促进衰老干细胞铁死亡 (2025-07-03)
- Nature Medicine;基因“快递”与“迷你”补丁——一场对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里程碑式探索 (2025-07-03)
- 原来「伟哥」还有别的妙用!研究表明:西地那非不仅可以抗癌,还可以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等,可谓是“小小神药” (2025-07-03)
- 两篇Cell:“分子马达”刹车失灵?科学家有望利用实验性药物MT-125重启胶质母细胞瘤的死亡程序 (2025-07-03)
- Neurology:利用人工智能工具StateViewer可识别九种类型痴呆症 (2025-07-03)
- PLoS Water:新研究饮用水中的硝酸盐与婴儿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增加有关 (2025-07-02)
- Nat Commun:新研究揭示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调节对环境致癌物的免疫反应促进肝癌产生 (2025-07-01)
- Cell:睡个好觉,真的能长高?揭秘大脑深处的“生长密码” (2025-07-01)
- 两款重磅新药将迎来FDA咨询委员会审判 (2025-07-0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