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器官立大功!我国科学家发表全球最大样本量研究,证实肺癌类器官药敏测试预测临床疗效总体准确率高达83.3%! |
类器官立大功!我国科学家发表全球最大样本量研究,证实肺癌类器官药敏测试预测临床疗效总体准确率高达83.3%!
来源:100医药网 2023-02-23 17:08
肺癌有着极高的死亡率,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常常较差。目前已经开发出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分子靶向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为了提出个性化治疗方案有着极高的死亡率,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常常较差。目前已经开发出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并提高。为了提出个性化治疗方案,临床医生需要依据检测到的肿瘤驱动因子突变,来选择特定的分子靶向药物用于癌症治疗。然而肺癌治疗仍存在诸多难题,因此,亟需建立一个模拟原始肿瘤形态学和基因组特征的体外药敏试验模型来预测肺癌靶向和化疗的疗效。
近日,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在《细胞》子刊《细胞报告医学》(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了题目为 Using 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to predict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lung cancer tumor response: A real-world study 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肺癌类器官的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可准确预测肺癌靶向或化疗的临床疗效。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肺癌类器官领域预测靶向和化疗疗效的最大样本量真实世界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107名晚期癌症患者中生成了214个癌症类器官,总成功率为75.7%(162/214),其中212个是肺癌类器官(LCO),主要来源于恶性浆液性渗出液(MSE),研究流程如下图所示。另外,研究人员还在真实世界研究中进行了针对化疗和靶向治疗的肺癌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测试(LCO-DST),用于预测相应治疗的临床反应。
图注:研究流程图和本研究中肺癌类器官培养的成功率。(来源:Wang, H., et al. 2023)
为了验证恶性浆液性渗出液和恶性浆液性渗出液来源的肺癌类器官之间基因组图谱的一致性,研究人员对25名患者进行了二代测序,并对积液和肺癌类器官样本进行了体细胞突变分析,如下图所示。这些数据显示肺癌类器官样本的变异敏感性为70.5%(93/132),阳性预测值为69.4%(93/134)(图C)。
而且,基于肺癌类器官的肿瘤突变负荷(TMB)与基于积液的肿瘤突变负荷呈正相关(Pearson r=0.68,p=0.02,图E),说明积液和肺癌类器官样本之间的基因组图谱具有一致性,即类器官可以反应其同源组织的遗传背景。
图注:肺癌类器官样本的基因组分析。(来源:Wang, H., et al. 2023)
研究人员将36名患者临床方案与LCO-DST结果相同的肺癌类器官分为四类:奥西莫替尼、化疗、双靶向治疗和其他靶向治疗组。使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分析来确定LCO-DST区分临床敏感或耐药患者的能力。LCO-DST的总体灵敏度为84.0%(95%可信区间,63.08%-94.75%),特异性为82.8%(95%可信区间,63.51%-93.47%),准确性为83.3%(图A、B)。这些结果表明,肺癌类器官可以预测未治疗和治疗患者对靶向治疗的临床反应。
图注:肺癌类器官样本的基因组分析。(来源:Wang, H., et al. 2023)
为了验证肿瘤类器官药物反应的实验稳定性和异质性,研究人员在同一患者上验证了在不同采样时间获得的肿瘤类器官基因组图谱高度一致(图A),验证了组织样本、积液样本和肿瘤类器官的基因组图谱的一致性(图B)
图注:肺癌类器官样本的稳定性和异质性。(来源:Wang, H., et al. 2023)
本研究中纳入了两例晚期肺腺癌双靶向基因变异患者:编号60的患者被为IVB期肺腺癌(图A),基线时脑脊液中检测到EGFR L858R突变和MET拷贝数增加(5.0)。编号61的患者被诊断为IVA期肺腺癌(图F),基线时检测到EGFR 19del。
相比于单一靶向药物,两例患者的LCO-DST结果均显示联合靶向治疗(奥希替尼+赛沃替尼/卡博替尼)的肿瘤控制率更高,且临床中证实双靶联合治疗均达到了部分缓解(PR)。这些病例表明,LCO-DST可以很好地预测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图注:肺癌类器官预测耐药病例的双靶向治疗。(来源:Wang, H., et al. 2023)
为了研究EGFR和RET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潜在分子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4D无标记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主成分分析(PCA)的结果表明,不同治疗组的表达水平不同,即治疗效果不同。三个处理组均表现出相同的蛋白表达趋势,且核蛋白变化的数量最多,其次是细胞质和细胞膜蛋白。表明所有这三种治疗的蛋白质表达改变主要在于调节细胞核的功能,包括基因表达。
综合这些分析,可见药物敏感性与临床反应的总体一致性可达83.33%,LCO-DST在预测晚期癌症治疗反应中有极高的准确性,其在精确医学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后续可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确定不同类型疗法的精确截止值。
个性化抗癌药物离不开人们对于基因突变的了解,而药物的疗效离不开准确的药物敏感性测试。癌症治疗是极其复杂的,不过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开发新技术来实现越来越好的治疗策略。
参考来源:
Wang, Han-Min, et al. "Using 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to predict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lung cancer tumor response: A real-world study."Cell Reports Medicine(2023): 10091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Nature Methods:Chip (2025-01-23)
- Science:新研究开发出一种用于智能细胞构建的工具 (2025-01-22)
- 从死亡边缘拯救大脑?Pharmaceutics:揭秘原始和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在分子靶向治疗人类缺血性中风中的关键作用 (2025-01-22)
- 我们大脑中的“双面卫士”Neuron:阿尔兹海默病的进展或与压力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脂质释放有关 (2025-01-22)
- Nature Medicine:全面揭示“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的健康益处和风险,降低42种疾病风险,增加19种疾病风险 (2025-01-22)
- 心理疗法的数字程序加快缓解焦虑抑郁患者的症状 (2025-01-22)
- Cancer Res:科学家识别出一种有望开发出新型胰腺癌疗法的特殊酶类靶点 (2025-01-21)
- Nat Rev Mol Cell Biol:综述文章阐释如何利用类器官来模拟人类大脑的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 (2025-01-21)
- 天天熬夜,人真的会“变傻”吗?研究证实:熬夜损伤大脑!睡眠压力会促使神经元突触减少、影响大脑“排毒”,增加痴呆风险 (2025-01-21)
- Nature:利用人工智能设计的新型蛋白可有效中和蛇毒中的毒素 (2025-01-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