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 |
![]() |
来源:网络 2023-03-27 15:57
目前,世界范围内育龄期夫妇不孕不育的比例约为8-12%,其中男性因素所致约占50%, 而精子生成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主要遗传因素之一【1】。精子生成是未成熟精子细胞经历顶体形成等一系列细胞形态重塑事 目前,世界范围内育龄期夫妇不孕不育的比例约为8-12%,其中男性因素所致约占50%, 而精子生成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主要遗传因素之一【1】。精子生成是未成熟精子细胞经历顶体形成等一系列细胞形态重塑事件,最终分化为具备运动能力和受精潜能成熟精子的过程【2】。位于精子头部前段的顶体是精子特化的囊泡样细胞器,其内含有的多种蛋白水解酶可协助精子穿越卵子透明带,在精卵融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顶体的正确组装依赖于细胞骨架系统介导的前顶体囊泡协同运输及囊泡融合,研究此过程涉及的分子事件及调控机制对临床男性不育症病因的解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丝骨架(Filamentous actin, F-actin)在有丝分裂、迁移以及分化等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的微丝空间结构是维持微丝骨架生理功能的基础,其形成主要依赖于微丝结合蛋白(actin-binding proteins)参与介导的微丝骨架动态重塑【4】。丝切蛋白(COFILIN)是一类负责特异性解聚丝状肌动蛋白的微丝结合蛋白,其活性主要受其自身Ser-3位点磷酸化修饰状态影响,丝切蛋白磷酸酶家族(Slingshot phosphatase family, SSHs)作为目前已知少有的丝切蛋白特异性磷酸酶,此前被报道在肿瘤侵袭迁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SSHs在雄性配子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仍不清楚。 2023年3月21日,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陈子江/刘洪彬团队在eLife上发表了题为The Slingshot phosphatase 2 is required for acrosome biogenesis during spermatogenesis in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Ssh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以及SSH2标签小鼠模型,揭示了SSH2在精子生成过程中参与调控顶体形成的生物学功能。
图1Ssh2敲除后精子顶体形成阻滞的形态学分析:(A)敲除鼠精子细胞顶体形成阻滞于Golgi期;(B)透射电镜示敲除鼠精子前顶体囊泡不融合现象;
研究人员随后对SSH2参与精子细胞顶体形成的机制进行探究,发现生殖细胞内F-actin结构受Ssh2敲除影响而改变,Ssh2 / 生殖细胞内聚集有大量团块状FITC-phalloidin信号,睾丸压片结果表明Ssh2敲除后F-actin倾向自发聚合,且其胞内定位与顶体结构的分布无关,暗示Ssh2敲除扰乱了精子细胞内F-actin的结构重塑过程。此外,研究人员发现Ssh2敲除改变了精子细胞中囊泡运输/融合相关蛋白GOPC以及LC3在顶体区域的定位模式,提示SSH2在前顶体囊泡运输/融合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Ssh2 / 睾丸蛋白中检测到显著升高的磷酸化状态COFILIN及过表达的F-ACTIN,睾丸切片中P-COFILIN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并发现Ssh2 / 精子细胞中同时出现的聚集样F-actin结构及胞内广泛分布的P-COFILIN。由此,证实SSH2通过维持COFILIN磷酸化平衡参与微丝结构重塑,进而在顶体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调控性作用。 近年来,微丝系统被发现作为骨架平台参与高尔基体与新生顶体间的物质运输,但对这一生物学过程涉及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此项研究鉴定了Slingshot家族成员SSH2是顶体形成事件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并阐明了SSH2通过直接调控COFILIN磷酸化水平,参与微丝结构重塑,进而影响精子细胞内前顶体囊泡运输/融合过程的分子机制,进一步展示出微丝结构的可塑性及其动态调控在顶体形成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也为解析不育症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图2)。
山东大学陈子江院士、刘洪彬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山东大学生殖遗传联合实验室路钢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许珂博士生、苏献伟博士和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方凯伦博士后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7554/eLife.8312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神经元》:剑桥大学团队发现,ACLY抑制剂或能治疗帕金森病! (2025-05-12)
- 《科学》新研究:一次用药,抗抑郁效果从几天延长至2个月! (2025-05-12)
- Nature头条:首次发现,这种超级细菌能够吃掉医用塑料来生存 (2025-05-12)
- 《自然》:摧毁最强促癌网络!科学家发现SHOC2是支撑RAS促癌通路的关键蛋白,阻断二者相互作用,可让RAS促癌网络瘫痪 (2025-05-12)
- Nature:耐药癌细胞的末日铁骑!揭秘溶酶体铁引发的死亡风暴 (2025-05-12)
- 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却精力充沛!我国学者发现,这个基因突变会导致天然短睡眠 (2025-05-12)
- Cell:新研究表明在同一手臂接种加强疫苗能够更快产生更有效的免疫反应 (2025-05-12)
- 《自然》:老“铁”们,动起来!法国科学家发现,激活溶酶体内的铁,可诱导细胞铁死亡,专打耐药癌细胞和难治肿瘤 (2025-05-11)
- 两篇Science论文“打架”,云南大学最新Science论文指出云南大学去年的Science论文有误 (2025-05-11)
- Nature:揭秘儿童脑癌发生的“种子”,科学家发现髓母细胞瘤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2025-05-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