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林大宇团队揭开“欺软怕硬”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3-05-06 11:35
林大宇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结果表明,MPOA尾部可以显著影响雄性小鼠的攻击行为。具体来说,下丘脑的这个区域似乎通过抑制VMHvl的活动来减少对更强壮的雄性对手的攻击。几十年来,神经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理解不同社会行为(包括攻击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攻击、暴力或对抗行为在人类和许多动物物种中很常见,但支持或抑制这些行为的神经过程尚未被完全揭示。
近日,纽约大学林大宇教授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A hypothalamic pathway that suppresses aggression toward superior opponents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发现,当雄性小鼠面对更强大或身体上有优势的对手时,下丘脑内侧视前区(MPOA)尾部的细胞的会抑制它们的攻击性。这一发现对调节动物和人类攻击性的神经通路有了新的认识。
林大宇教授表示,自2010年成立实验室以来,自己一直在研究小鼠的攻击行为的大脑回路。团队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腹内侧下丘脑腹外侧部(VMHvl)是产生攻击行为的重要区域,而内侧视前区(MPOA)是投射到VMHvl的顶部区域,但其在攻击行为中的功能尚不清楚,因为传统上MPOA被认为是性行为的关键区域。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团队意识到,下丘脑的MPOA区域的头部(rostral)和尾部(caudal)在小鼠彼此进行社交互动时的反应不同。他们发现,在两只雄鼠之间的互动中,MPOA尾部(cMOPA)往往比雄鼠和雌鼠之间互动时更活跃。
研究团队发现,当操纵MPOA尾部时,小鼠的攻击性被强烈抑制了。研究团队意识到这可能是雄性之间的的攻击性被抑制,也就是当雄性遇到更强大的对手时,MPOA尾部细胞的活性会增加。研究团队结合了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技术,使用纤维光度法监测了小鼠大脑中的钙活性,并在小鼠大脑切片中收集了膜片钳记录数据。结果显示,MPOA细胞直接通过突触与VMHvl细胞接触并抑制它们。
利用光遗传学技术,研究团队抑制或激活了雄性小鼠的MPOA尾部细胞,并观察了它们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有趣的是,抑制这些细胞似乎增加了雄性小鼠对其他雄性小鼠的攻击性,而激活它们则减少了它们的攻击行为。
林大宇教授表示,这项研究结果表明,MPOA尾部(cMPOA)细胞自然地抑制攻击性,cMPOA细胞投射并抑制VMHvl细胞。此外,抑制cMPOA对VMHvl的投射会导致雄性小鼠攻击性增加,甚至面对更强壮的雄性时也是如此,而激活该途径则会减少攻击性。然后我们检查了体内cMPOA的活性,发现强壮的雄性比弱小的雄性更容易激活这些细胞。
林大宇教授
林大宇教授进一步表示,这项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通路,可以抑制对不适当目标的攻击,这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因为错误的攻击可能会产生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这项研究还发现,在失败社会经历后,cMPOA细胞的反应具有很高的可塑性。
这项研究为攻击性的复杂神经基础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新见解,特别是揭示了小鼠的大脑如何防止不利的战斗。在未来,这可能会为MPOA如何影响攻击行为的新发现铺平道路,也可能为具有攻击或暴力倾向的人类的临床研究提供信息。
总的来说,林大宇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结果表明,MPOA尾部可以显著影响雄性小鼠的攻击行为。具体来说,下丘脑的这个区域似乎通过抑制VMHvl的活动来减少对更强壮的雄性对手的攻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ure Medicine:胖,但健康!遗传学如何“解绑”肥胖与心脏病的宿命关联? (2025-09-17)
- 国内唯一获批干细胞药物首位患者出院,国产干细胞药品取得临床应用突破 (2025-09-16)
- 《自然》:慢性压力毁血糖!科学家发现全新调控血糖神经通路,可快速调节肝脏糖生成,反复压力会钝化此通路,导致糖代谢受损 (2025-09-16)
- FDA监管趋严,如何影响中国创新药出海? (2025-09-16)
- JAMA子刊:重大突破!北京安定医院团队首次证实,ANK3可以预测liafensine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 (2025-09-16)
- 百奥赛图宣布Tubulis签署抗体许可协议以推进ADC疗法开发 (2025-09-16)
- Science:演化“剧本”的反转!植物,被低估的物种形成“效率大师” (2025-09-16)
- Nature Biotechnology:为“生物导弹”扩容——抗体-瓶刷偶联物(ABC)技术重新定义抗体偶联药物的设计边界 (2025-09-16)
- 【9月18日直播预告】揭秘 “微型器官” 诞生:IPSC 诱导类器官全流程技术细节+常见问题答疑 (2025-09-16)
- Gut:低乙肝表面抗原水平提示肝癌风险极低,有望重新定义“部分治愈”概念 (2025-09-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