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华人学者首次证实,新冠mRNA疫苗增强癌症免疫疗法,显著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5-10-26 09:55
这些结果共同表明,临床上可用的针对非肿瘤相关抗原的 mRNA 疫苗,是强大的免疫调节剂,能够使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敏感。尽管基于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显著提高了部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但大多数癌症患者并未从这些疗法中获益,这可能归因于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然而,目前尚无临床上可用的方法通过改变患者的肿瘤微环境来提高其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响应。
最近的多项研究显示,全身性给予高免疫原性的 mRNA 纳米颗粒可诱导类似病毒血症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反应,从而重置全身及肿瘤内的免疫微环境,使耐药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敏感。此外,SARS-CoV-2mRNA 疫苗也能显著刺激细胞因子分泌,目前已有多个病例报道显示,癌症患者在接种SARS-CoV-2mRNA 疫苗后,肿瘤自行消退。
然而,SARS-CoV-2mRNA 疫苗对癌症免疫疗法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
2025 年 10 月 22 日,德克萨斯大学MD 安德森癌症中心林诗胜(Steven H. Lin)作为共同通讯作者,李楠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SARS-CoV-2 mRNA vaccines sensitize tumors to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SARS-CoV-2mRNA 疫苗作为广谱免疫激活剂,激活免疫反应,显著提高晚期癌症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敏感性,从而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这项研究还表明,或许我们已经拥有了癌症疫苗 SARS-CoV-2mRNA 疫苗。

以 抗 PD-1/PD-L1 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能够激活免疫系统以攻击。它们已改变了多种癌症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癌症患者对这类疗法无响应。
为弥补这一不足,研究人员一直在研发个性化 癌症疫苗 。这些疫苗可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帮助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癌细胞。尽管早期结果令人鼓舞,但这些疗法仍处于试验阶段,而且,可预见它们在获批上市后,也会因高昂的价格而难以获取。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团队分析了 2019-2023 年间在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接受治疗的超过 1000 名晚期和瘤患者的数据,他们发现,在开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100 天以内接种了SARS-CoV-2mRNA 疫苗的晚期癌症患者,他们的总生存期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 20.6 个月提高到了 37.3 个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 26.7 个月提高到了超过36个月(在数据收集结束时,部分患者仍在存活)。那些预计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响应不佳的患者,接种SARS-CoV-2mRNA 疫苗后,生存期延长最为显著。而接种肺炎或流感疫苗的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并没有得到改善,那些使用其他癌症疗法的患者的生存期也未得到改善。

在使用免疫疗法的非小细胞肺癌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接种SARS-CoV-2mRNA 疫苗与生存率提高有关
这些结果表明,SARS-CoV-2 mRNA 疫苗能够使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敏感,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研究团队进一步构建了肺癌和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结果显示,SARS-CoV-2 mRNA 疫苗导致I 型干扰素(IFN-I)显著增加,SARS-CoV-2 mRNA 疫苗能够显著激活小鼠体内的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从而启动 CD8+T细胞以对抗肿瘤,同时还能够提高肿瘤中 PD-L1 蛋白表达、促进肿瘤微环境中 T 淋巴细胞的激活。

mRNA 疫苗使免疫 冷 肿瘤对免疫疗法敏感
研究团队在人类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疫苗响应相关因素,例如,健康志愿者在接种SARS-CoV-2 mRNA 疫苗后,他们体内的IFN-I 水平显著增加,T 细胞和 NK 细胞被显著激活。
研究团队还发现,在开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后的 100 天内接种 SARS-CoV-2 mRNA 疫苗,与多个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中显著改善的中位生存期和三年总生存率相关。这种益处对于免疫冷来说也是类似的。
这些结果共同表明,临床上可用的针对非肿瘤相关抗原的 mRNA 疫苗,是强大的免疫调节剂,能够使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敏感。尽管会通过上调 PD-L1 的表达来逃逸 T 细胞攻击,但SARS-CoV-2 mRNA 疫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使用,能够维持 T 细胞响应,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ure:华人学者首次证实,新冠mRNA疫苗增强癌症免疫疗法,显著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 (2025-10-26)
- 《自然·医学》:ctDNA可以指导肠癌治疗!3期临床结果显示,ctDNA阴性肠癌患者或可接受强度较低的治疗 (2025-10-25)
- 唐亚梅教授团队新研究提出卒中治疗优化方案 (2025-10-25)
- 迈迪斯亮相HICOOL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 微创导航技术破解临床穿刺难题 (2025-10-24)
- 清华大学最新Cell论文:娄智勇/饶子和团队发现冠状病毒复制模板循环与RNA加帽的协同机制 (2025-10-24)
- 攻克LAM肺修复难题!Nature Communications重磅:mTOR-IL-6轴驱动肺泡细胞衰老,双靶联合治疗或成破局关键 (2025-10-24)
- 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快速监测研究获进展 (2025-10-24)
- 每 36 个娃就有 1 例,但病因成谜?! Transl Psychiatry:科学家破译自闭症患者的细胞“求救信” (2025-10-24)
- Nat Metabol:癌细胞也爱“吃醋”?科学家发现巨噬细胞竟是肝癌转移的“燃料供应商”! (2025-10-24)
- 全球首个百亿级人类基因组基础模型Genos发布! (2025-10-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