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O:临床试验表明五种现有药物的组合使用可更长时间地控制超高危骨髓瘤 |
![]() |
来源:100医药网原创 2023-06-29 09:40
一项创新的临床试验显示,将五种现有药物组合使用可以使一种高度侵袭性的骨髓瘤得到更长时间的控制。这种新的五种药物组合使用,加上干细胞移植,使超过四分之三的“超高危”骨髓瘤患者体内一项创新的临床试验显示,将五种现有药物组合使用可以使一种高度侵袭性的骨髓瘤得到更长时间的控制。这种新的五种药物组合使用,加上移植,使超过四分之三的 超高危 骨髓瘤患者体内的癌症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受到控制。相比之下,在目前的标准治疗下,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活了这么久而没有看到他们的癌症进展。
这项由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利兹大学和皇家马斯登NHS会信托基金共同领导的MUK Nine OPTIMUM临床试验(下称OPTIMUM临床试验)是骨髓瘤领域的首个此类试验---使用复杂的分析将它的结果与一项早期的临床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而不是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相关研究结果于2023年6月14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Daratumumab, Cyclophosphamide, Bortezomib, Lenalidomide, and Dexamethasone as Induction and Extended Consolidation Improves Outcome in Ultra-High-Risk Multiple Myeloma 。
这五种药物---硼替佐米(bortezomib)、来那度胺(lenalidomide)、达雷木单抗(daratumumab)、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和环磷酰胺(环磷酰胺)化疗药物---都是单独获得许可并用于临床的药物,这意味着如果获得监管机构的推荐,这种药物组合有可能相对快速地提供给患者。
这些作者比较了OPTIMUM临床试验中接受这五种药物组合治疗的103名超高危骨髓瘤患者和另一项名为Myeloma XI (MyXI)的临床试验中的117名超高危骨髓瘤患者的结果,后者接受的是目前的标准治疗:四种药物的不同组合---卡非佐米(carfilzomib)、来那度胺、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
超高危骨髓瘤复发更快
超高危骨髓瘤具有某些遗传变化,使其更具侵袭性,对治疗反应较差,并可能更快地复发。这些患者面临特别差预后,在后的头两年内复发的风险非常高,而其他没有这些遗传变化的患者往往会保持五年或更长时间的缓解。
这些作者表明,接受这五种药物组合治疗的OPTIMUM临床试验中的超高危骨髓瘤患者比接受标准治疗的MyXI患者更有可能在观察到他们的疾病进展和症状恶化之前保持更长时间的缓解状态。
在30个月时,四分之三(77%)的参与OPTIMUM临床试验的患者病情稳定,不太可能在近期内进展,而参与MyXI临床试验的患者中只有不到一半(39.8%)。在30个月的随访中,接受这五种药物组合使用的OPTIMUM临床试验中83.5%的患者仍然活着,而MyXI临床试验中73.5%的患者仍然活着。
OPTIMUM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使用由五种药物组成的强化治疗方法可能是一种针对超高危骨髓瘤患者的有希望的策略---突出了对患者进行分子分析以识别那些超高危骨髓瘤患者的重要性,以便他们能在早期接受更强化的治疗。
寻找一种更有针对性的方法
研究负责人、伦敦癌症研究所骨髓瘤分子治疗小组组长Martin Kaiser博士说, 我们的目的是为超高危骨髓瘤患者找到最佳的初始治疗方法,希望能改善他们的治疗效果。我们发现一种涉及五种不同药物组合使用的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可能能够有助于治疗最高风险形式的骨髓瘤患者---帮助他们保持更长时间的生存和健康。我们希望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如今将会考虑我们与患者共同设计的这项临床试验的结果,以便这种组合治疗可以提供给英国和其他地方的高危骨髓瘤患者。 (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1. Martin F. Kaiser et al. .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3, doi:10.1200/JCO.22.02567.
2. Next-generation trial shows five-drug combo can keep ultra-high-risk bone marrow cancer at bay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3-06-next-generation-trial-five-drug-combo-ultra-high-risk.html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细胞》:破解CAR (2025-05-15)
- 诺华创新药物信倍立®(盐酸阿思尼布片)在华获批,开启慢粒STAMP精准靶向治疗新时代 (2025-05-15)
- 专访沃森克里克集团董事长:聚焦细胞存储,稳健布局生物科技蓝图 (2025-05-15)
- 上海六院心血管内科首次采用新一代高功率射频消融导管QDOT开展房颤消融术 (2025-05-15)
- Nature:海马体中的多巴胺信号或能作为机体情绪决策的“导航仪” (2025-05-14)
- Nature Genetics:告别“批量”模糊——首个大规模单细胞研究,解码胶质母细胞瘤纵向演变的“个体差异”与“普遍规律” (2025-05-14)
- Nat Immunol:科学家绘制出机体免疫细胞“地图”,有望解锁抵抗疾病的密码 (2025-05-14)
- 司美格鲁肽被无情碾压!替尔泊肽在头对头比较中,显示出更好的减重和减腰围效果 (2025-05-14)
- 晚婚晚育或是因为智商高?!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个体虽更早进入青春期,但更倾向于晚婚晚育 (2025-05-14)
- 博腾生物与华隆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加速MATC细胞药物开发,突破实体瘤治疗瓶颈 (2025-05-1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