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C获诺奖10余年,心脏再生医学迎来曙光!前沿进展亮相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 |
![]() |
来源:医药魔方 2023-07-06 11:59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一年一度的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于近日举办。会上,众多著名专家纷纷带来心血管病学的前沿思考和对策。值得关注的是,在急危重症学组分会场上,与会嘉宾以《心脏再生医学前沿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一年一度的广东省医学会心病学学术年会于近日举办。会上,众多著名专家纷纷带来心血管病学的前沿思考和对策。值得关注的是,在急危重症学组分会场上,与会嘉宾以《心脏再生医学前沿进展》为题作了精彩报告并引发热烈讨论。
报告介绍了心脏再生医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代表性的临床研究,指出多能衍生心肌细胞植入疗法在心力衰竭等难治性心血管疾病中具有极大的治疗潜力。令人欣喜的是,目前该赛道国内外已有多家临床机构、创新疗法公司进入临床阶段,取得了多项亮眼进展。
二十多年艰辛探索,心脏再生医学迎曙光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非传染性疾病中居首位,心力衰竭简称 ,是心血管疾病的头号杀手。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或终末阶段,其特点是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和心脏功能的低下,而心肌细胞的功能一旦丧失是不可逆的。数据显示,全球心衰患者数量约6 430万[1],中国 35岁人群中心衰患者数量高达1 370万[2]。
目前,心衰(尤其是终末期心衰)的药物和器械治疗方法基本都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治标不治本,对已经坏死或者失去功能的心肌细胞无治疗作用。心衰唯一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心脏移植,但受供体资源匮乏和手术难度限制,难以大规模开展。在中国,近20%的患者接受心脏移植后存活时间不足三年[3]。临床上迫切需要新型治疗手段。而近二十多年来,干细胞技术的涌现和发展有望打破这一僵局。
心血管医学长期追求的目标之一是使受损的心脏组织得到再生。但事实上,心脏是人体自身再生能力最差的器官之一:成人每年只有0.5%至1%的新生心肌细胞,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再生能力会越来越差。
心脏再生医学疗法最初是将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移植到患者的心脏,以期修复或替换受损的心脏细胞,从而增强和改善心脏功能。第一代心脏再生疗法主要聚焦于成体干细胞,包括骨骼肌成肌细胞、骨髓单核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围绕这些类型细胞,欧洲、美国和日本先后开展了多项规模不等的临床试验,但取得的临床效果均较为有限。综合临床试验和实验室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认为,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些功能改善可能得益于以上干细胞引起的旁分泌效应或调节效应。随着再生医学研究的深化和技术发展,第二代心脏再生疗法聚焦于更多样化的技术途径,开展了基于心肌球样细胞(cardiosphere-derived cell,CDC)的ALLSTAR Trial等,提供了更多思路和探索方向。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目前最具潜力的心脏再生医学疗法是由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多功能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和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ESC和iPSC在扩增能力、干性的保持方面都非常相似,可在体外无限扩增,并定向可控地分化为有功能的心肌细胞。
基于ESC的心脏再生医学研究,以法国巴黎第五大学Philippe Menasch 教授开展的ESCORT Trial为例,该研究通过胚胎干细胞衍生心血管前体细胞治疗心衰。在该研究中,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血管前体细胞后被包裹在一个纤维蛋白补片上,并移植到心包腔中。3个月以后,患者的心衰症状就得到了改善。NYHA分级从Ⅲ级降至Ⅰ级,而且左室射血分数也从26%提高到了36%,治疗效果显著。ESCORT Trial的试验结果表明,ESC来源的心血管前体细胞有利于心衰症状恢复和心室功能的改善。该研究是一项开创性研究,其提供了细胞扩增、分化和纯化的GMP规范,为这类细胞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安全性数据。
然而,ESC因源于早期胚胎组织而存在伦理学争议,相比之下,iPSC没有来源和伦理方面的制约,所以在临床研究和最终细胞治疗商业化具有更大的潜力。此外,iPSC具有多向分化和强大自我复制的潜能,适用于大规模培养,批次间特性相对稳定;可以来源于患者身体,故可减小免疫排斥问题。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iPSC的重编程方法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重编程的效率、技术难度、制备难易、外源基因消除等方面得到不断提升和完善。
大放异彩,iPSC治疗心衰前景广阔
iPSC在疾病研究、细胞治疗等领域具有巨大价值。iPSC细胞治疗公司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重磅交易不断涌现。国内多家iPSC企业获得资本市场支持。就iPSC驱动心脏再生医学赛道来看,国内领先玩家艾尔普再生医学已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此外,近期(5月25日),日本该赛道先行者之一HeartSeed完成了20亿日元D轮融资。这两家公司的相关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亮眼的进展。当然,除了产业界,学术界也在大力推进基于iPSC技术治疗心衰的临床研究。相信随着这一领域更多进展的涌现,心脏再生疗法的产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全球基于iPSC技术治疗心衰的部分临床试验
数据来源:ClinicalTrials.gov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强生医疗科技加码中国战略 构筑医疗创新生态新格局 (2025-07-14)
- 护肝片哪个牌子效果最好?2025年热门护肝片成分、效果、口碑深度分析,长期熬夜、饮酒人士必看科学护肝攻略 (2025-07-14)
- 2025十大护肝片品牌排名,成分、技术深度评测,哪个牌子效果最好 (2025-07-14)
- 护肝片哪个牌子效果最好?2025年中国十大护肝片品牌排名实测 (2025-07-14)
- 护肝片哪个牌子效果最好?2025年全球十大热门护肝片品牌解析出炉 (2025-07-14)
- 慢阻肺患者的长期管理新策略 (2025-07-14)
- 禁欲有益身心健康?!两项研究:交配让雌性体重增加、衰老,而感知到雌性的气味(甚至不需要交配),就会显著增加雄性的死亡率 (2025-07-14)
- Nature:猫传染性腹膜炎疫情背后的重组冠状病毒!一场跨物种传播的警示 (2025-07-14)
- 饭吃太晚,拉高血糖又增肥?柳叶刀子刊(10.8): 吃饭时间,不仅关乎习惯,还受到遗传影响;把吃饭时间提前,或降低糖尿病风险 (2025-07-13)
- 《神经元》:复旦科学家发现自闭症新机制!左旋多巴或可让特定自闭症患者亚群获益 (2025-07-1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