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Aging:新型血液检测手段或能对阿尔兹海默病进行更高精确性的筛查 |
来源:100医药网原创 2023-09-13 17:48
来自哥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p-tau217的新型血液检测技术,其或有望作为诊断阿尔兹海默病的生物标志物,当在两步工作流中进行使用时,其就能非常准确地或排除大脑的淀粉样变性。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Aging上题为 A two-step workflow based on plasma p-tau217 to screen for amyloid positivity with further confirmatory testing only in uncertain cases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哥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p-tau217的新型血液检测技术,其或有望作为阿尔兹海默病的生物标志物,当在两步工作流中进行使用时,其就能非常准确地或排除大脑的淀粉样变性,而这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病理学表现。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投入了大量精力来开发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或能潜在帮助识别患者的阿尔兹海默病。Tau蛋白,尤其是其磷酸化突变体(p-tau),是参与阿尔兹海默病病理学的主要蛋白之一,也是科学家们近年来一直广泛研究和发展的焦点。这种新型的基于血液的p-tau生物标志物,尤其是名为p-tau217的突变体,如今已经展现出了很大的希望,其或能作为临床有用的工具来筛选存在记忆问题的患者或者其他早期认知症状的患者,这些症状或许就能提示早期的阿尔兹海默病。
然而,即使前景很好,也有人担心将早期患者分为阿尔兹海默病或非阿尔兹海默病仍然会导致相当高比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研究人员不仅考虑到了可能的误诊所带来的伦理和心理问题,而且还考虑到了对没有目标疾病的人进行治疗的高成本和潜在的医疗风险,为此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血液生物标志物临床实施策略。这种两步模型的建立是在第一步诊断模型(基于血浆p-tau217、年龄和APOE e4)的基础上,来根据淀粉样蛋白PET阳性的风险对轻度认知损伤(MCI)的患者进行分层,而步骤二是对步骤一中结果不确定的患者进行脑脊液Ab42/40比率(或淀粉样EPT)的确证性检测。
新型血液检测手段或能对阿尔兹海默病进行更高精确性的。
图片来源:Nature Aging (2023). DOI:10.1038/s43587-023-00471-5
这一研究流程是对来自瑞典BioFINDER研究(隆德大学)的348名MCI参与者进行的评估,同时他们还在独立的TRIAD队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中进行了验证,同样使用了独立的方法来分析血浆中的p-tau217。该模型采用了三种不同的阈值策略进行评估,将参与者分类为 A 阳性 (阿尔兹海默病类型的病理学)低、中、高风险组,在严格的低概率阈值下,其灵敏度为97.5%(避免对A 阳性患者进行漏检),假阴性仅为6.6%,而严格的97.5%特异性(避免将A 阴性患者归来为高风险患者)则仅为2.3%的假阳性。
在严格的敏感性/特异性阈值下,41%的患者属于中等风险组(相比之下,29%的患者在95%的阈值内),对脑脊液A 42/40进一步评估限制了与淀粉样蛋白PET结果非常吻合(86%),结果在独立的麦吉尔大学患者队列中得到了证实。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类血浆中p-tau217的两步模型来将MCI患者分类为低风险、高风险和中等风险的脑部淀粉样变性和早期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步骤一中所应用的血液检测手段能以较高的准确性识别出高风险患者,而根据临床情况,这些患者可以被诊断并开始对症治疗,或者在未来被转移到专科诊断进行可能的疾病开始改善疗法。
在低风险组,阿尔兹海默病的排除具有较高的确定性,中等风险人群或许会占到患者的三分之一作用,这或许会大大减少在专科诊断进行确认性脑脊液或PET扫描测试的需求,从而就能为社会节省一定的成本。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基于血浆p-tau217的模型来对MCI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或许能大大减少进行确证性检测的需求,同时还能准确对患者进行分类,为其在记忆临床环境中进行阿尔兹海默病的检测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策略。(100yiyao.com)
原始出处:
Brum, W.S., Cullen, N.C., Janelidze, S.et al..Nat Aging (2023). doi:10.1038/s43587-023-00471-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吃得咸易痴呆?Genes Nutr研究从因果层面证实了高盐摄入对总体痴呆风险的作用 (2024-11-22)
- 大蒜——对抗酒精性肝病(ALD)的良药!Genes Nutr:大蒜素能够降低炎症因子和TLR4的表达,并提升酒精脱氢酶水平 (2024-11-22)
- Nature Genetics :肥胖与致癌基因突变的复杂关联带来对癌症预防和治疗的新启示 (2024-11-22)
- 进步下层安康科普才能,让群众心暖、身健、有奔头 (2024-11-22)
- 沈阳医保来岁将新增148个(组)药品和10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推销 (2024-11-22)
- 你喝对果汁了吗?Food Sci. Hum. Wellness揭秘不同加工程度的果汁对健康的影响 (2024-11-22)
- Nature:中国科学家揭示机体T细胞分化背后的特殊分子机制 (2024-11-22)
- 首发日程揭晓!8大论坛,20+前沿议题,2024(第十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研讨会,12月20日,即将启幕! (2024-11-22)
- 国度医保局印发《喷射查看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立项指南(试行)》 (2024-11-21)
- 「生酮饮食携手肠道微生物」Cell Rep:生酮饮食通过增加机体抗炎性化合物水平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2024-11-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