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可复制型活药”溶瘤病毒M1的药动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
![]() |
来源:中山医学院 2024-04-22 10:10
这项工作填补了“可复制型活药”溶瘤病毒的药动学研究空白,为后续溶瘤病毒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优化策略。近日,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林园团队系统解析了溶瘤病毒M1作为一种新型 可复制型活药 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基于其关键调控机制建立了特异性增效策略。这一发现为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溶瘤病毒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3月10日发表在药学领域著名期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上。
溶瘤病毒是一类新兴的抗癌 活药 ,可选择性感染并杀伤,同时不损伤正常组织。然而,由于溶瘤病毒在瘤内可复制,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与不可复制的传统药物(如小分子化药、大分子蛋白等)有明显差异,因而经典药动学理论仅部分适用于溶瘤病毒。 可复制型活药 的体内分布和代谢规律尚不明确,这限制了溶瘤病毒疗法的临床转化和优化。
颜光美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溶瘤病毒的M1的高效抗癌研究,于2014年首次将其鉴定为一种新型溶瘤病毒,并围绕其选择性抗癌的机制开展了系列研究,推动其在中国和日本进入临床试验,并在美国获和胶质瘤的孤儿药资格认定。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系统解析了溶瘤病毒M1在健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鉴定了JAK-STAT通路对其分布和代谢起关键调控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通过使用临床药物鲁索替尼成功改善了溶瘤病毒M1的药动学特性,进一步提升了其抗肿瘤疗效和机体免疫激活水平。
这项工作填补了 可复制型活药 溶瘤病毒的药动学研究空白,为后续溶瘤病毒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优化策略。
中山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谭静怡、附属第六医院博士后张家毓和附属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胡成是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医学院林园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本文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等多项资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ure:卵巢癌免疫治疗新突破!PPP2R1A基因突变预示患者良好预后 (2025-07-03)
- 沛嘉医疗医嘉学苑设计荣获"设计界奥斯卡", 助力医疗教育再创新高 (2025-07-03)
- JAMA子刊:科学家发现,非痴呆老年人的Aβ负荷也与认知能力有关,保持合理的Aβ负荷是维持认知健康到100岁的关键! (2025-07-03)
- 26年5个月,活性 98.99%!冻存有效纪录再次刷新! (2025-07-03)
- Science:告别“地毯式轰炸”!让肠道菌群化身“拆弹专家”,在病灶处精准释放药力 (2025-07-03)
- 加科思BET抑制剂JAB-8263自免适应症IND申请获受理 (2025-07-03)
- Cell:血管性痴呆治疗的新曙光!炎症“刹车”助力大脑修复 (2025-07-02)
- Physiol Rev:细胞的生死平衡——综述文章解锁再生医学的奥秘 (2025-07-02)
- 1日起医保购药须扫“追溯码” 为什么扫码、在哪扫? (2025-07-02)
- 两部分宣布重磅文件,破解立异药倒退三年夜难题 (2025-07-0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