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研究发现,感染过新冠的人,即使是轻症,康复后过敏风险明显增加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4-04-23 09:01
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项利用韩国、日本和英国的跨国数据库(共包括2200多万名参与者)为SARS-CoV-2感染与之后的过敏性疾病结局之间的关联提供全面证据的研究。最近,过敏药氯雷他定冲上热搜,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繁花盛开带来的花粉以及杨絮、柳絮等过敏原的集中出现。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新冠感染与长期过敏风险增加有关。
2019年底出现了SARS-CoV-2导致了大流行,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数十亿人次感染,并导致了超过700万人死亡。此外,近一半的感染者在康复后可能还会出现延迟或慢性发病,这被称为新冠急性后后遗症(PASC),也被称为长期新冠(Long COVID)。
有研究显示,感染新冠后,系统遭受破坏,这可能会导致身体的过敏,但我们对新冠后长期过敏结局知之甚少。据,约45%的新冠感染者经历过后遗症,因此,迫切需要对感染新冠后过敏性疾病负担进行精确调查,为后新冠时代的患者护理策略提供指导。
近日,韩国庆熙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Incident allergic diseases in post-COVID-19 condition: multinational cohort studies from South Korea, Japan and the UK的研究论文。
这项大规模、跨种族研究表明,SARS-CoV-2感染与过敏性疾病(尤其是和)的长期风险增加显著相关,随时间的推移,这种风险会下降,在整个随访期间( 6个月)持续存在。该研究还显示,新冠后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与种族无关,新冠严重程度越高,之后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就越高,至少接种两剂新冠疫苗能够将之后过敏性疾病的风险降至未感染者的水平,这表明了接种疫苗可能是预防新冠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跨国、大规模和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了SARS-CoV-2感染后的长期过敏后遗症,并与包括未感染个体在内的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由于种族被认为是发生新冠后遗症的新的危险因素,因此,研究团队使用韩国、日本和英国的多国队列研究构建了由2200多万参与者组成的跨种族队列。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新冠后过敏性疾病的风险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以及新冠疫苗接种是否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在调整了所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已知变量后,研究团队发现,感染SARS-CoV-2的人比未感染的人出现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增加20%。感染者后续出现哮喘的风险增加125%,过敏性鼻炎的风险增加25%。无论感染的是原始株还是德尔塔变异株,这种过敏性疾病风险的增加是一致的。此外,虽然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在感染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但它并没有完全消失,在整个随访期间( 6个月)持续存在。这种风险下降程度在不同国家的人群不同。
该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感染SARS-CoV-2的中度至重症者与总体过敏风险增加50%相关,而轻症感染者的总体过敏风险增加14%。该研究还显示,接种两剂及以上新冠疫苗者的总体过敏风险不再显著高于未感染者。而患有共病、饮酒、体重指数、运动情况与总体过敏没有显著相关性。
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项利用韩国、日本和英国的跨国数据库(共包括2200多万名参与者)为SARS-CoV-2感染与之后的过敏性疾病结局之间的关联提供全面证据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SARS-CoV-2感染与过敏性疾病(尤其是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长期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这些过敏性疾病风险会随感染后的时间而降低,但会持续存在,降低强度因不同国家人群而异。这些发现在三个国家的人群中是一致的,表明了新冠后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与种族无关。该研究还发现,新冠严重程度越高,之后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就越高。而至少接种两剂新冠疫苗能够将之后过敏性疾病的风险降至未感染者的水平,这表明了接种疫苗可能是预防新冠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研究揭示两条催产素信号通路协同作用介导小鼠救援行为 (2025-05-14)
- 胖友福音!iScience研究发现,Akk可调节肠道真菌和代谢物,经PI3K/Akt通路改善肝脏脂质代谢 (2025-05-14)
- Nature:不止DNA序列!染色质环化是何时、为何诞生在动物身上的?这项研究找到“遗失的环节” (2025-05-14)
- 术后辅助适应症获批,阿美替尼加速三代EGFR (2025-05-14)
- Immunity:衰老癌细胞释放线粒体DNA,破坏抗肿瘤免疫 (2025-05-14)
- 北航/北大合作Nature论文:柔性电子贴片,实现向内脏器官细胞的精准高效递送 (2025-05-13)
- Nature:科学家首次绘制出果蝇大脑完整的神经系统地图 (2025-05-13)
-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神经活动影响大脑脑膜淋巴系统发育 (2025-05-13)
- JECCR:红细胞,看错你了!科学家发现,红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会促进肿瘤细胞表型变化,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 (2025-05-13)
- Cell Res:我国学者首次使用现货通用型CAR (2025-05-1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