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研究发现,感染过新冠的人,即使是轻症,康复后过敏风险明显增加 |
来源:生物世界 2024-04-23 09:01
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项利用韩国、日本和英国的跨国数据库(共包括2200多万名参与者)为SARS-CoV-2感染与之后的过敏性疾病结局之间的关联提供全面证据的研究。最近,过敏药氯雷他定冲上热搜,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繁花盛开带来的花粉以及杨絮、柳絮等过敏原的集中出现。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新冠感染与长期过敏风险增加有关。
2019年底出现了SARS-CoV-2导致了大流行,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数十亿人次感染,并导致了超过700万人死亡。此外,近一半的感染者在康复后可能还会出现延迟或慢性发病,这被称为新冠急性后后遗症(PASC),也被称为长期新冠(Long COVID)。
有研究显示,感染新冠后,系统遭受破坏,这可能会导致身体的过敏,但我们对新冠后长期过敏结局知之甚少。据,约45%的新冠感染者经历过后遗症,因此,迫切需要对感染新冠后过敏性疾病负担进行精确调查,为后新冠时代的患者护理策略提供指导。
近日,韩国庆熙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Incident allergic diseases in post-COVID-19 condition: multinational cohort studies from South Korea, Japan and the UK的研究论文。
这项大规模、跨种族研究表明,SARS-CoV-2感染与过敏性疾病(尤其是和)的长期风险增加显著相关,随时间的推移,这种风险会下降,在整个随访期间( 6个月)持续存在。该研究还显示,新冠后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与种族无关,新冠严重程度越高,之后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就越高,至少接种两剂新冠疫苗能够将之后过敏性疾病的风险降至未感染者的水平,这表明了接种疫苗可能是预防新冠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跨国、大规模和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了SARS-CoV-2感染后的长期过敏后遗症,并与包括未感染个体在内的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由于种族被认为是发生新冠后遗症的新的危险因素,因此,研究团队使用韩国、日本和英国的多国队列研究构建了由2200多万参与者组成的跨种族队列。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新冠后过敏性疾病的风险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以及新冠疫苗接种是否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在调整了所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已知变量后,研究团队发现,感染SARS-CoV-2的人比未感染的人出现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增加20%。感染者后续出现哮喘的风险增加125%,过敏性鼻炎的风险增加25%。无论感染的是原始株还是德尔塔变异株,这种过敏性疾病风险的增加是一致的。此外,虽然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在感染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但它并没有完全消失,在整个随访期间( 6个月)持续存在。这种风险下降程度在不同国家的人群不同。
该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感染SARS-CoV-2的中度至重症者与总体过敏风险增加50%相关,而轻症感染者的总体过敏风险增加14%。该研究还显示,接种两剂及以上新冠疫苗者的总体过敏风险不再显著高于未感染者。而患有共病、饮酒、体重指数、运动情况与总体过敏没有显著相关性。
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项利用韩国、日本和英国的跨国数据库(共包括2200多万名参与者)为SARS-CoV-2感染与之后的过敏性疾病结局之间的关联提供全面证据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SARS-CoV-2感染与过敏性疾病(尤其是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长期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这些过敏性疾病风险会随感染后的时间而降低,但会持续存在,降低强度因不同国家人群而异。这些发现在三个国家的人群中是一致的,表明了新冠后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与种族无关。该研究还发现,新冠严重程度越高,之后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就越高。而至少接种两剂新冠疫苗能够将之后过敏性疾病的风险降至未感染者的水平,这表明了接种疫苗可能是预防新冠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自然》子刊:怀孕对大脑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科学家首次全程记录孕期大脑变化,发现大脑皮层变薄、灰质/海马萎缩 (2024-09-20)
- 给T细胞‘加加油’!Cell:基于线粒体转移技术增强T细胞中的线粒体活性,可增加抗肿瘤免疫力 (2024-09-20)
- 《癌症通讯》:又现一员促癌大将!复旦中山医院团队揭示调控乳酸代谢,帮癌细胞教唆巨噬细胞促癌的重要靶点 (2024-09-19)
- Nature:科学家成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连接组的潜能来预测大脑细胞的活性 (2024-09-19)
- Nat Immunol:效应T细胞衰减与慢性乙肝控制相关 (2024-09-19)
- NCB:实体肿瘤诱发两类系统性B细胞异常:揭示免疫治疗新挑战 (2024-09-19)
- 研究发现与大脑认知功能相关的人脑特异细胞群 (2024-09-19)
- Cell:不只是燃烧产热,王丹丹等发现棕色脂肪还发挥保护血糖代谢的作用 (2024-09-19)
- 神药“二甲双胍”究竟几分真假?多项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够降血糖、抗衰老,但也会诱发诸多副作用,例如肝中毒、乳酸中毒 (2024-09-19)
- Nature:浙江大学王迪/池哲勖团队揭示利用炎症促进损伤或衰老组织修复的新机制 (2024-09-1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