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Pharm Sin B:利用抗菌肽偶联光敏剂对抗耐药细菌感染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5-02 15:14
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将ps与amp结合开发抗菌偶联物的新策略,从而产生一类新的广谱抗菌药物。细菌感染是对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威胁之一,每年在全世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然而,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出现,许多传统对许多细菌引起的疾病的抗菌活性减弱甚至几乎丧失。此外,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一群微生物被包裹在细胞外基质中,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多糖,无疑加剧了目前不乐观的治疗状况。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高效抗菌药物和新的抗菌策略对人类摆脱这一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幸运的是,有许多潜在的抗菌剂正在研究中,如阳离子光敏剂、代谢探针、金属纳米材、抗菌肽(AMPs)和阳离子聚合物。amp作为一大类新型抗菌材料,具有许多优点。抗菌肽作为生态环境中许多动植物先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革兰氏阴性菌(Ge)和革兰氏阳性菌(G )均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活性。其最广泛的作用方式是增加渗透性或破坏细菌膜,导致细菌内容物外渗,导致细菌死亡。正因为如此,由于AMPs与传统抗生素的作用方式不同,细菌几乎不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HHC10 (KRWWKWIRW)是一种人工神经网络筛选的肽,对Ge和G 细菌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主要来源于对细菌膜的破坏。抗菌肽的广谱抗菌活性和不易产生细菌耐药的特点使其成为近年来被广泛探索的有前景的抗菌药物之一。
图片来源:
近日,来自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的研究者们在Acta Pharm Sin B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Harnessing antimicrobial peptide-coupled photosensitizer to combat drug-resistant biofilm infections through enhanced photodynamic therapy 的文章,该研究表明具有膜破坏特性的抗菌肽与光敏剂的偶联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种新颖有效的策略。
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是对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威胁之一。然而,针对耐药菌或生物膜的有效药物鲜有报道。在此,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策略,通过将光敏剂(ps)与抗菌肽(amp)偶联来开发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多功能抗菌剂。
大肠杆菌、耐多药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MRSA在用TPI-CysHHC10 (10 mmol/L)(红色荧光)孵育后CLSM图像,不光照或光照15min
图片来源:
该策略利用光敏剂产生活性氧(ROS)的能力和AMPs (KRWWKWIRW,一种由人工神经网络筛选的肽)的膜靶向性,协同增强抗菌活性。此外,与传统的聚集致猝灭(ACQ)光敏剂不同,聚集诱导发射(AIE) 光敏剂在聚集状态下表现出更强的荧光发射,有助于可视化抗菌机制。体外抗菌实验表明,该制剂对革兰氏阳性菌(G )和革兰氏阴性菌(Ge)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细菌聚集诱导能力增强了对Ge菌的光活化抑菌活性。值得注意的是,它在破坏MRSA生物膜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效果。此外,它对小鼠体内伤口感染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荧光团优异的荧光特性使TPICysHHC10与细菌之间相互作用模式的可视化成为可能。此外,荧光团优异的单线态产氧能力增强了TPI-CysHHC10的光动力抗菌活性。另一方面,AMPs对细菌外膜的破坏功能在TPI-CysHHC10对Ge菌的抑菌活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TPI-CysHHC10对Ge细菌的聚集诱导作用有助于有效利用被包裹在细菌聚集物内的共轭物产生的ROS。这种ROS在小范围内的局部作用增强了TPICysHHC10的光动力抗菌作用。在杀死浮游细菌的同时,TPI-CysHHC10在抑制MRSA生物膜的形成和破坏成熟MRSA生物膜方面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这种多功能抗菌剂在解决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和耐药细菌带来的挑战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由AMPs和AIE光敏剂组成的TPI-CysHHC10作为抗生物膜的光激活广谱抗菌剂的示意图
图片来源:
综上所述,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将ps与amp结合开发抗菌偶联物的新策略,从而产生一类新的广谱抗菌药物。在mrsa感染伤口的治疗中,TPI-CysHHC10表现出优异的光动力抗菌效果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膜破坏特性的抗菌肽与光敏剂的偶联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种新颖有效的策略。这种多功能抗菌剂在解决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和耐药细菌带来的挑战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该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治疗领域的实质性进展。( 100yiyao.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Science:新研究开发出一种用于智能细胞构建的工具 (2025-01-22)
- 从死亡边缘拯救大脑?Pharmaceutics:揭秘原始和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在分子靶向治疗人类缺血性中风中的关键作用 (2025-01-22)
- 我们大脑中的“双面卫士”Neuron:阿尔兹海默病的进展或与压力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脂质释放有关 (2025-01-22)
- Nature Medicine:全面揭示“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的健康益处和风险,降低42种疾病风险,增加19种疾病风险 (2025-01-22)
- 心理疗法的数字程序加快缓解焦虑抑郁患者的症状 (2025-01-22)
- Cancer Res:科学家识别出一种有望开发出新型胰腺癌疗法的特殊酶类靶点 (2025-01-21)
- Nat Rev Mol Cell Biol:综述文章阐释如何利用类器官来模拟人类大脑的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 (2025-01-21)
- 天天熬夜,人真的会“变傻”吗?研究证实:熬夜损伤大脑!睡眠压力会促使神经元突触减少、影响大脑“排毒”,增加痴呆风险 (2025-01-21)
- Nature:利用人工智能设计的新型蛋白可有效中和蛇毒中的毒素 (2025-01-21)
- Nature子刊:西湖大学王寿文/李莉开发了首个基于表观突变、无需基因编辑的谱系追踪工具! (2025-01-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