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 与死亡率呈正比关系?错!中疾控重磅研究:微胖腰细的人最长寿,BMI在28左右时,死亡风险最低 |
![]() |
BMI 与死亡率呈正比关系?错!中疾控重磅研究:微胖腰细的人最长寿,BMI在28左右时,死亡风险最低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5-04 10:18
对于高龄(≥80岁)人群,在一定程度上,BMI与死亡风险呈负相关,腰围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BMI在28.0 kg/m2左右时,死亡风险可能最低。近年来,随着全球老龄化逐渐加剧,老年群体的和健康状况愈发受到社会关注。在大家的印象中,超重、肥胖常常与、高血脂等多种心脑疾病息息相关,是老年人健康路上的绊脚石,俗话说 千金难买老来瘦 ,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这篇文章,可能会重塑你的认知。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施小明、吕跃斌等人在国际心血管专业顶级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了一篇题为 Body mass index,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mortality in subjects older than 80 year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的研究论文[1],研究结果出人意料!结果显示:在高龄( 80岁)人群中,BMI较高且腰围较低的体型,可以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Doi:10.1093/eurheartj/ehae206
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都是常用的肥胖指标,被认为是心(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BMI考虑了脂肪和瘦体重,通常用于评估总体肥胖和营养状况,腰围多用于评估反映腹部脂肪组织蓄积程度的中心性肥胖。
大多数研究认为,在一般人群中,BMI与死亡率呈U型或J型关系,即超重和肥胖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增加有关。然而一些研究报道称,对于高龄老人(年龄 80岁),高BMI组的死亡风险较低,而体重不足组的风险较高。这种现象被称为 肥胖悖论 。而关于腰围,也有部分研究显示,较高的腰围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
尽管如此,很少有研究调查BMI和腰围对死亡率的共同影响及联合因果效应,并进一步阐明BMI和腰围对健康的最佳组合。基于此,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单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利用遗传变异作为可量化的因素来评估BMI、腰围两者对死亡率的独立和联合影响,旨在深入了解超重和肥胖对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并为老年人的体重提供见解。
该研究依托中国纵向健康寿命调查(CLHLS),进行面对面的访谈问卷、人体测量评估和生物样本的实验室测量,最终纳入了5306名年龄 80岁的高龄老人。并根据中国BMI标准,将受试者分为四类:体重过轻(BMI<18.5 kg/m2)、正常体重(BMI 18.5-23.9 kg/m2)、超重(BMI 24.0-27.9 kg/m2)和肥胖(BMI 28.0 kg/m2)。
在后续随访调查中,参与者的生存状态被确定为存活、死亡或失去随访。研究者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第十次修订版),CVD死亡包括由CVD原因I00-I78编码的死亡,所有其他已知死亡原因的均归类为非CVD死亡。
基线特征显示,受试者平均年龄为90.6 7.2岁,其中42.0%为男性。平均BMI和腰围分别为19.4kg/m2和79.5cm,体重不足占比41.8%,体重正常占比44.6%,超重占比10.6%,肥胖占比3.0%。在长达20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3766名受试者死亡,2732人(72.5%)被确定了死亡原因,其中,79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1941人死于非心血管疾病。
图:受试者特征(来源:[1])
观察性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BMI和腰围均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具体来说,BMI每增加1 kg/m2,全因死亡风险降低3.7%;而腰围每增加5 cm,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9%。
图:BMI和腰围与全因、CVD和非CVD死亡率的关系(来源:[1])
紧接着,研究人员进行了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使用CLHLS数据,共筛选出58个与BMI相关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和49个与腰围相关的SNP。
与观察性结果一致的是,线性MR结果显示,遗传预测的BMI每增加1 kg/m2,全因死亡风险降低4.5%。非线性MR模型显示,当BMI在28.0 kg/m2左右时,死亡风险最低,这表明最年长老人的最佳BMI值可能在超重或轻度肥胖附近。
而与观察性结果相反的是,腰围与全因死亡率、CVD死亡率和非CVD死亡率均呈正相关,具体来说,腰围每增加5厘米,风险比HR分别为1.108、1.193和1.110。
图:关于全因、CVD和非CVD死亡率的BMI和腰围的非线性孟德尔随机化(来源:[1])
进一步地,为了确定BMI和腰围的联合因果效应,研究人员设置了基因预测BMI和腰围的不同组合以对应不同体型的受试者,其中BMI分为三组,腰围分为两组。
结果显示,与遗传预测BMI水平正常、遗传预测腰围水平较低的受试者相比,BMI较高、腰围较低的受试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0%(HR 0.80),而BMI较低、腰围较高的受试者死亡风险增加22%(HR 1.22)。通俗点来讲,也就是微胖腰细的人最长寿。
图:遗传预测BMI和腰围与死亡率的关系(来源:[1])
令人惊喜的是,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高BMI和低腰围的身材所带来的保护作用,在男女中都很突出。
综上所述,对于高龄( 80岁)人群,在一定程度上,BMI与死亡风险呈负相关,腰围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BMI在28.0 kg/m2左右时,死亡风险可能最低。因此,高龄老人不必过度迷恋 老来瘦 ,保持BMI较高且腰围较低的体型或许是保持长寿的秘诀。
对于尚未迈入高龄门槛,但已开始规划未来长寿之路的朋友们,这份研究同样提供了宝贵启示:我们应追求合适的体重和腰围比例,重点需要避免中心性肥胖,搭配饮食和运动,成为健康的 微胖腰精 ~
参考文献:
[1] Lv Y, Zhang Y, Li X,et al. Body mass index,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mortality in subjects older than 80 year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Eur Heart J. 2024 Apr 16:ehae20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ancer Cell:何厚胜/秦骏团队揭示环状RNA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关键作用 (2025-04-19)
- 我国学者发现,孕期喝茶或可改善孩子的大脑认知发育,而喝咖啡则没影响 (2025-04-19)
- 《科学》:找到女性专属镇痛秘方!科学家发现雌性小鼠大脑附近的免疫细胞能够产生内源性阿片肽,由雌激素和孕激素协同调控 (2025-04-19)
- 两篇《自然》:二甲双胍又现新技能!科学家揭秘最常见克隆性造血突变,让线粒体“暴走”驱动血癌发生,二甲双胍可有效针对 (2025-04-19)
- 贾伟平院士团队最新研究发现社区同伴支持模式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干预24个月后的管理效果 (2025-04-19)
- Nature“风向标”综述!这些自身免疫疾病靶点,或将诞生下一个药王!改写百亿美元神话 (2025-04-18)
- 乔治·丘奇创立的猪器官移植公司,获FDA批准进行首例基因编辑猪肝脏移植人体试验 (2025-04-18)
- FEBS J:新研究发现ADAMTS5是驱动卵巢癌扩散的关键蛋白 (2025-04-18)
- Cell:我国科学家发现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可调节神经元的胞体大小 (2025-04-18)
- 《自然·代谢》:脂肪竟是焦虑推手!科学家发现,急性应激会促进脂肪组织分泌GDF15,激活大脑的焦虑受体 (2025-04-1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