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IBD|陈烨教授谈益生菌与生活习惯管理 |
今年5月19日,全球再次迎来了世界炎症性肠病日(World IBD Day)。这一重要的日子旨在提高公众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认识,并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国之名医、消化科学术带头人陈烨教授接受了Mayoly的邀请采访,详细讲解了益生菌在IBD治疗中的作用及患者生活习惯的管理。
"肠道与肝脏、肾脏,甚至是肺脏、情绪心理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陈烨教授说道。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肠道是通过肠道菌群承担机体一系列的生理功能,除了常规大众认知的消化吸收功能,肠道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同时肠道还有"第二大脑"之称,拥有自己独立运行的神经系统,发挥调节消化、排泄等功能;肠道还承担内分泌代谢、毒素转化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作用。
近些年,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持续增高,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本病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肠道免疫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假设是环境因素作用于易感人群,使肠道免疫炎症反应过度亢进导致炎症病变与组织破坏。
炎症性肠病(IBD)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IBD的症状常包括腹痛、腹泻、体重减轻、便血等,病情反复发作,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尽管目前IBD尚无根治方法,但有很多手段来控制病情,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治疗,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益生菌已被用于IBD的辅助治疗
提及控制病情,陈教授指出,"益生菌具有抗炎、维持肠道稳态的作用,可作为IBD的辅助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是IBD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也是最早对肠道菌群进行深入研究的疾病之一,相关研究揭示了IBD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稳定性降低,具体表现为真杆菌、拟杆菌、梭菌减少,肠杆菌、梭形杆菌、肠球菌增加。益生菌作为一类活性微生物,能够在胃肠道中存活并定植于肠道黏膜,大多数隶属于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属。目前益生菌已被用于IBD的辅助治疗,从抗氧化应激、促进肠黏膜修复、调节免疫、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营养代谢等多方面发挥作用。
肠菌不同,对疾病的影响也不同。例如具核梭杆菌对肠炎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而普拉梭菌则能够抑制IBD的发生。这也证实在临床中,可以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的组成来治疗IBD,目前最常用的手段就是FMT,该方法对于其他手段治疗无效的IBD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此外,还能够利用粪便细菌作为生物学标志物,预测IBD患者对经典生物制剂治疗是否应答,临床医师将能更迅速地确定有效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IBD患者的生活习惯与运动管理很重要
IBD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饮食习惯,应避免辛辣、油腻、高纤维和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保持饮食规律,并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不同类型的IBD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在饮食上有不同的建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避免高纤维食物、乳制品,而克罗恩病患者则应注意避免高脂肪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适度的规律的运动,可以提升我们整个机体的一个效能",采访中,陈烨教授特别提到了规律运动的重要性。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和骑自行车,可以帮助IBD患者增强体质,减轻压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急性发作期间不要锻炼,直到症状消退才能再次安全参与。值得注意的是,保持心情舒畅对于IBD患者尤为重要,建议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调适方法,如参加心理咨询、练习瑜伽和冥想,并保持良好的社交活动。
展望未来,益生菌和胃肠微生态在IBD治疗中的潜力巨大。陈教授表示,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优化益生菌的使用方法,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之际,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IBD患者,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依托大众关注,持续推动疾病管理和相关治疗方案的研究,以此帮助IBD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河南大学最新Nature Catalysis论文,优化“液体黄金”提取工艺 (2025-01-22)
- Nature Methods:PF555——突破活细胞成像的光漂白瓶颈,开启长时程追踪新纪元 (2025-01-22)
- 湖南提升医疗保证质量 群众看病负担无效加重 (2025-01-22)
- Adv Sci:低剂量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疗法或有望有效减缓机体肿瘤的生长 (2025-01-22)
- Nature Medicine:脑机接口,让瘫痪者也能玩电子游戏 (2025-01-22)
- 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于颖彦教授发表类器官活库的标准化建设与挑战综述 (2025-01-22)
- 什么时候更适合安装假肢?湖南国安一招告诉你! (2025-01-22)
- JAMA子刊:太极拳与rTMS联手出击,改善老年人睡眠和认知功能的新希望! (2025-01-21)
- 重磅!国家杰青/优青项目没了!避免“帽子化” (2025-01-21)
- Front Cell Neurosci:科学家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大脑类器官技术来揭示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 (2025-01-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