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Pharm Sin B:基于精确纳米系统的药物递送和协同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6-15 10:00
本研究结果通过联合筛选的方法证实了恩杂鲁胺和MK-8776在ar2o3 - tnbc中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在癌症相关死亡中占很大比例。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ErbB2)的表达将其分为激素受体阳性、HER2富集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2三个主要亚型。超过30%的TNBC患者在最初的五年内被诊断为远处转移。由于没有针对ER、PR的激素治疗或针对ErbB2的靶向药物的选择,目前晚期TNBC的早期治疗方案主要基于常规细胞毒性化疗的系统给药,只有少数已被批准用于部分TNBC人群。然而,多种副作用严重限制了化疗的效率。在临床实践中,迫切需要一种替代治疗策略来治疗TNBC,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虽然TNBC没有其他类型乳腺癌中常见的激素受体,但大约10-15%的TNBC患者表达雄激素受体(AR)。最近的研究强调了AR对TNBC致瘤性的重要影响。随着新一代抗雄激素治疗的发展,针对AR + TNBC部分的激素治疗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并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Enzalutamide是第二代AR抑制剂,与第一代AR抑制剂(如bicalutamide)相比,由于其改善的AR亲和力和更强的AR核易位抑制作用,具有更大的抗癌活性。尽管enzalutamide在AR TNBC中的应用取得了乐观的研究结果,但由于适应性耐药和随后的肿瘤进展,总体缓解率仍不理想。
许多靶向药物已被纳入联合治疗方案,以对抗或延缓对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性。这些抑制剂包括细胞周期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以及针对磷脂酰肌醇三激酶-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PI3KeAKTemTOR)途径的抑制剂。PALOMA-2试验表明,细胞周期抑制剂palbociclib与内分泌治疗协同应用,有助于延长e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受er阳性乳腺癌协同治疗的启发,研究者试图探索细胞周期抑制剂和抗激素药物是否可以应用于AR TNBC。然而,关于AR抑制剂与靶向药物联合的研究报道较少。
图片来源:
近日,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的研究者们在Acta Pharm Sin B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Precise nano-system-based drug delivery and synergistic therapy against androgen receptor-positiv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的文章,该研究阐明了enzalutamide和MK-8776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协同作用,并开发了一种新的肿瘤靶向纳米给药系统HMnE M@H,为三阴性乳腺癌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靶向雄激素受体(AR)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显示出巨大的治疗潜力,但其疗效尚不理想。在这里,本研究的目标是确定有希望的靶向药物,与第二代AR抑制剂enzalutamide协同作用,治疗TNBC。
联合药物筛选发现与恩杂鲁胺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化合物
图片来源:
研究者通过使用基于敏感性指数(SI)筛选药物组合的策略,研究者发现MK-8776,一种选择性检查点激酶(CHK1)抑制剂,在ar阳性TNBC中与enzalutamide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enzalutamide与MK-8776合用对TNBC的抗肿瘤作用比单独应用enzalutamide或MK-8776更显著。此外,研究者建立了一种基于透明质酸(HA)修饰的中空二氧化锰(HMnO2)的纳米颗粒,命名为HMnE M@H,用于包封和递送恩杂鲁胺和MK8776。
这种ha修饰的纳米系统通过pH/谷胱甘肽响应性靶向激活。HMnE M@H比单纯添加恩杂鲁胺和不加载体的MK-8776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总之,该研究阐明了enzalutamide和MK-8776在TNBC中的协同作用,并开发了一种新的肿瘤靶向纳米给药系统HMnE M@H,为TNBC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hmne和M@H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图片来源: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通过联合筛选的方法证实了恩杂鲁胺和MK-8776在ar2o3 - tnbc中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基于筛选结果,研究者开发了一种同时负载恩杂鲁胺和MK-8776的纳米颗粒(HMnE M@H),在肿瘤部位进行用药管理,从而提高了联合用药的疗效和靶向性。因此,应用药物联合筛选方法筛选出协同药物组合,然后使用合适的材料(如纳米材料)进行包封,可能是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可行策略。因此,该研究构建了纳米药物递送系统HMnE M@H,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可用于AR TNBC患者的靶向治疗。( 100yiyao.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Immunity:哈工大黄志伟团队揭示γδ T细胞感知磷酸抗原激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2025-05-09)
- "愈见幸运孚"伤口周 :孚诺医药以科普领航,推动伤口护理科学化 (2025-05-09)
- 《细胞》子刊:1/3中国人受神经系统疾病困扰!首医/疾控团队分析我国近30年神经系统疾病负担,老龄化是主动驱动因素 (2025-05-09)
- 合谋抬价发“国难财”,药企被重罚3.26亿元 (2025-05-09)
- Cancer Res:年龄相关的生物学改变或会促进机体肿瘤扩散 (2025-05-09)
- 新疆兵团“医保钱包”上线 完成跨省共济 (2025-05-09)
- 抗衰老公司NewLimit获1.3亿美元融资,硅谷亿万富翁创立,通过表观遗传重编程延长人类健康寿命 (2025-05-09)
- 收到深圳海关缉私局通知,阿斯利康案尘埃落定? (2025-05-09)
- Sci Rep Gut Microbe: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大脑健康的神秘联系,科学家一探“益生菌鸡尾酒”疗法的奥秘 (2025-05-09)
- Science:颠覆认知!有丝分裂新模式——细胞“不变形”也能造就多样性 (2025-05-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